王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此次作戰會議是在越南河口省一個叫北光的小山村召開的,所以叫&ldo;北光計劃&rdo;。
從1984年7月1日起,越軍所有的無線電臺停止使用……
越軍前沿部隊停止向我軍進行的任何挑釁行動……
越軍炮兵不再向我防禦陣地和縱深發射炮彈……
交戰的雙方一時間處於對峙狀態,整個老山戰場出奇的平靜……
面對這種極不正常的情況,我軍各級指揮機關反覆召開會議,研究、分析越軍可能的企圖。儘管當時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情報作為依據,但大戰、惡戰在即已在各級指揮員和一線防禦部隊中形成共識。因此,指揮部發出通知:各部隊應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固和構築防禦工事、設定各種障礙、大量存放各種彈藥。同時,命令兵種部隊,特別是工兵、炮兵、通訊兵,在5天以內必須完成大戰、惡戰所需的各種保障。
在此後幾天:
我軍工兵部隊用火箭佈雷車向我防禦陣地前沿拋射了30多萬顆大小地雷,形成了東西長7公里、縱深寬500米的地雷區。
我炮兵部隊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聯絡,徵用地方車輛近800臺,晝夜不停地從內地彈藥庫將大量的炮彈運到每個炮陣地。按照有關規定:每門炮的彈藥基數一般都在075左右,最大量不得超過15個基數。而經此次準備,我軍每門炮的彈藥都達到了3個基數以上。同時,使用了先進的炮兵雷達監測系統,只要越軍的大口徑炮彈一發射,只需3秒鐘,計算機就能準確的標繪出越軍的炮兵陣地所在地和炮的種類,這對於摧毀越軍的炮兵陣地將起到重大作用。
我通訊兵配發了專程從北京空運來的先進的單邊帶電臺和同步調頻雙邊帶電臺,以保障主要防禦方向的通訊聯絡暢通無阻。
總之,老山戰區已是箭在弦上、長矛在手,單等一聲令下,利箭穿心,擒縛蒼龍。
十天之後,1984年7月11日晚23時50分,在我電子偵聽部隊嚴密監聽之下的越北二軍區前指電臺發出一個無線電訊號。經計算機破譯,其內容是:&ldo;各部速報準備情況&rdo;。
得知這一情報後,我軍指揮機關馬上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對其進行研究分析,認定越軍很可能在7月12日凌晨開始實施&ldo;84‐‐b‐‐北光&rdo;計劃。
緊接著,12日凌晨零時30分,越軍各部隊先後以無線電條碼訊號的形式報告其上級:&ldo;準備完畢&rdo;。這就更清楚地證實了我軍判斷的準確。
根據這些無線電訊號的頻率和波長,我無線電測向儀和測距儀立即進行了跟蹤監聽和區域電子掃描,基本確定越軍集結地域距我防禦前沿5‐‐10公里一帶。
至此,中越雙方的指揮機關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我&ldo;老山主攻團&rdo;的防禦地帶:
為了便於地域區分和作戰協調,我軍把老山戰區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域。
東區,以八里河東山為核心。那裡是峰巒疊嶂,山勢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1600米,國境線為由東向西穿過,由中越雙方軍隊分別控制著各自的疆域。
西區,以老山主峰為核心。山勢北陡南緩,大小27個山頭,全部由我軍控制。
在東區和西區的中間地帶是中區。區內有一條長4公里的山樑,叫松毛嶺。以松毛嶺為界,以南為越南,以北為中國。以松毛嶺為基本點,其東面是一個呈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峽谷內有一條河,叫瀘江河,河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