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抵達晉陽與官制 (第2/2頁)
淮南王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此晉軍計程車兵全部都成為了地主兵,項羽還是沒讓投奔自己計程車卒失望,全天下從軍者有此待遇的就此一家。
雖然沒讓底下跟隨的兄弟失望,但其代價也是慘重的,項羽從秦宮裡帶回來的王后嫁妝也消耗了大半。
十幾萬晉軍分散在晉國各也開始了屯耕職田,在這個地廣人稀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如果十幾萬晉軍光吃糧不生產,不到兩年時間就能吃光一個國家的倉儲積蓄。這也是中國古代時期歷史上戰爭紛爭時動不動就缺糧的原因。
之後項羽就開始著手春耕事宜。項羽在帛書上畫出了曲轅犁和耬車的構造圖,命少府陪嫁的數萬工匠打造。然後免費租借給全晉國的臣民,以此來收買人心。
晉國春耕時節通常從清明至立夏這一個月,這個月能開墾播種田地面積,決定了秋後收成粟米的產量。
項羽又重金為全體晉軍八鎮兩親軍打造了一批重型輪犁(配合馬匹速度最快,其它牡畜也能用),覺得雖然重型輪犁深耕程度不如曲轅犁,但加上耬車這個利器,也不怕這些地主兵在春耕期間,因為缺乏勞力而完不成農活。
重型輪犁配合最契合馬匹使用,再加上重釘馬蹄鐵和新式軛挽的使用,使得馬牽引的功效提高了4倍,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塊3倍。這也是項羽有些鼓勵民間養馬的意思在裡面。
事實上就算用上重型輪犁和耬車,晉軍士卒在春耕的一個月時間也耕種不完發下來的職田(士卒們自願給長官免費耕種土地以此來巴結上峰),這些地主兵只能將一小半職田,租給原來的主人耕種,再約定好秋收後如何分成。
項羽又在晉國範圍內頒佈佔田令,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為丁,十三至十五、六十一至六十五為次丁),也就是說一個男丁佔滿了七十畝地只需交納五十畝的田租就行,也就是政府鼓勵大家開荒種地。
由於晉國官府發明及出借曲轅犁和耬車,晉國臣民們發現今年春耕效率大大提高了,大家可以開墾更多田地了,那些從前沒勞力耕作的旱田也被開墾出來種上了粟米。
又因為佔田令的關係,庶民們開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不用交租的田地,這麼好的事,不佔上的話那才是傻子。
立夏之後,項羽又向晉國全國推廣漚肥之法:
將垃圾、青草、樹葉、廄肥、人糞尿、河泥等放在坑內,加水浸泡,經分解發酵製成肥料,地坑用陶蓋好,並留有透氣餘地,因發酵過程中會釋放氣體,蓋得過緊容易將陶蓋脹裂,不蓋好又容易長蛆。
夏天溫度高發酵容易,一般1~2個月即可漚好,漚到只有一絲臭味即可出窖。由於漚肥在缺氧條件下進行,養分不易揮發,形成的速效養分多被泥土吸附而不易流失,肥效長而穩定。
夏季高溫多雨,陽光充足,有利於葉片的光合作用,是作物快速生長期和作物營養的最大效率期,這時候在土壤施加漚好的熟肥能有效得為作物提供各種營養。
農業上的革新就先這樣了,在地廣人稀的年代推廣精耕細作其實從生產效率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如果今年風調雨順,秋天的時候,晉國糧食大量增收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