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宜動干戈,代王無錯,無故侵奪其地,恐招天下諸王非議,如大夏天子質詢申訴,恐有損方伯威嚴。”丞相鄭昌亦起身出來反對道。
“丞相與叔孫先生請先回班就座,陳大夫以為如何?”晉王項羽抬手示意兩位回座,又轉頭問御使大夫陳平道。
“臣聞春秋時,韓魏趙三家分晉,韓魏之地犬齒交錯,不分你我,於是公仲為韓魏易地,各易其飛地,固而韓魏之地得以成塊,大王可效仿之。”陳平學識淵博講了個公仲為韓魏易地的典故供項羽參考。
“諸卿以為取何處之地易之,較為妥當呀?”項羽轉頭看向了戶部尚書項他。
“微臣以為可予常山七城易代國之雁門七城,常山郡孤懸太行山之東,聯絡不易,交通不便,易之不可惜。況常山七縣地處太行以南,氣候溫暖,戶口民眾皆多於代國雁門七縣,代王知之必竊喜矣。”戶部尚書項他思索許久後開口回答道。
“善,欲有求於人,勢必許人賺些得利。”於是項羽拍板下決斷道。
“哪位愛卿肯為寡人遊說代王易地?”項羽環顧眾臣朗聲言道。
“微臣願往!”禮部左侍郎裴遜毛遂自薦道。裴遜早年求學於齊國稷下學宮,善長縱橫之術。
“那就有勞裴愛卿帶上圖冊走一趟代王宮吧!”項羽於是使裴遜出使代國,裴遜欣然應諾。
晉國使臣裴遜持節來到代王所處龍夷宮面見代王張敖。(趙王行宮都喜歡用龍字開頭)
“外臣恭請代王安康。”裴遜持節拱手行禮道。
“貴使有禮了,不知貴使遠道而來,所謂何事。”代王張敖坐於王位上問道。
“吾王去歲夏季親提六萬精銳,出塞北擊匈奴彈汗山,斬首五萬,為大夏開疆千里,天下無不歡欣雀躍,秦王、齊王、魯王、魏王、韓王、、吳王、九江王、衡山王皆遣使來賀。”裴遜不著邊際的說道。
“吾王如今卻有一憂患之處,有待解決,君憂則臣辱,此來自是為君分憂。”裴遜向南拱手道。
“不知晉王有何憂患之處,還望貴使不吝賜教!”代國丞相陳午接過了裴遜的話題,陳午是張耳身邊的老人,張耳特意留陳午在代國輔佐年輕的代王。
“自彈汗山至我晉都晉陽相距千里,我晉國境內卻無水道槽運相通,吾王甚憂匈奴捲土重來,恐我晉國救援不及,坐視我晉民受其屠戮。丞相以為該當如何?”裴遜言語犀利。
“貴使以為該當如何?”陳午反問道。
“今夏吾王欲提十萬精銳大軍再度出塞,外臣以為,代國當無償奉上桑乾水、治水沿途陰館、汪陶、繁畤、崞縣、劇陽、班氏、平城七縣,以示睦鄰友好!不然大軍過境之時有些許齷蹉,於兩國友誼不利。”裴遜出言訛詐道。
“貴使大開獅口,我代國怕也不好相與阿,我趙代一體,亦不弱於他人,莫要欺人太甚!”代王於王座上勃然大怒,有些心虛的拉上趙國狐假虎威道。
“代王息怒,丞相詢問外臣當如何,此話乃外臣一面之詞、一家之言,吾王聖明,乃大夏天子親封之方伯,有守禮鎮逆之責,怎會行那強取豪奪之事。”裴遜微笑著拱手致歉道。
“吾王命外臣持節來代國,欲與大王易地,晉國願以常山之東上曲陽,南行唐、靈壽、真定、肥累、稿城、關縣七縣換取代國雁門郡陰館、汪陶、繁畤、崞縣、劇陽、班氏、平城七縣,此乃七縣戶籍地圖,望代王過目。”裴遜命隨從奉上了一張地圖紙與一本戶籍本。
代王看完地圖與戶籍,將其交予代相陳午,陳午點頭示意應允。
“方伯不愧為天下楷模,做事如此公道,如寡人再不應允就是不知好歹了。天下人皆厭棄之。”代王欣然應允晉代易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