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劉邦大舉東征 (第2/3頁)
淮南王劉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大夫,統領魏國騎兵,跟隨劉邦攻取關中,劉邦立為秦王后,封其為共德君,又拜為將軍。
秦軍行軍至沘水前而止,因為隔著沘水(淠河)的潁尾縣(壽縣正陽關)駐紮著南朝丞相英布所率的英、楚、吳及衡山聯軍。
淮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自西向東,東臨大海。
潁水屬淮水的支流。發源於中原嵩山,自中原西北向東南流,在潁尾縣注入淮河,為淮河最大的支流。
沘水發源于衡山(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英國首都六縣(六安市),然後流經芍陂(安豐塘水庫),再於潁尾縣(正陽關)注入淮河。
這裡解釋一下何為芍陂?芍陂因水流經過芍亭而得名,芍陂(安豐塘)與後來的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被譽為“天下第一塘”
芍陂,為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所造,史載是楚相孫叔敖建於楚莊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衡山(大別山)的北麓餘脈,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北面地勢低窪,向淮河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
楚相孫叔敖將東面的積石山、東南面龍池山和西面六安龍穴山流下來的溪水彙集於低窪的芍陂之中。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不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澇成災。後來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沘水(淠河),擴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規模。芍陂建成後,使安豐一帶每年都生產出大量的糧食,並很快成為楚國的經濟要地。楚莊王也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芍陂水庫巧妙地利用了當地東、南、西三面較高,北面低窪的地勢狀況,利用天然湖泊在四周築堤利用當地土料和砂、砂礫、卵礫、石碴、石料等築成的堤塘。
英王英布的南朝聯軍就是以芍陂(安豐塘)、英國都城六縣(六安市)及潁尾縣(正陽關)三者為戰略支點,防守沘水和淮水一線,來抵禦秦軍繼續東進壽春。
潁尾縣(正陽關)扼守淮、潁、沘三水之咽喉,是淮水中游重要水運樞紐。
秦軍便在潁尾縣對岸紮下了大營,秦軍中又分出了兩路偏帥,北路偏師以曹參為上將軍,灌嬰為次將,劉澤為末將,劉邦命北路偏師率軍三萬,沿潁水北上溯源,經略楚國各縣至魏韓邊界。
南路偏師以樊噲為上將軍,周勃為次將,陳賀為末將,劉邦命南路偏師率軍三萬,沿沘水南下溯源,經略英國各縣直至長江。
秦王劉邦親率其餘十九萬秦國大軍駐紮於沘水西岸與南朝丞相英布對峙。
曹參是沛縣人,初仕秦朝,為沛縣獄掾,劉邦為沛公起事時,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跟隨劉邦,隨劉邦入武關,劉邦封建秦國,因功封為建成侯,升為將軍,有夏二年被秦王劉邦任命為左丞相。
灌嬰睢陽縣人,秦時以販布帛為生,劉邦進攻睢陽縣時,灌嬰中涓的身份加入劉邦軍,劉邦被封為秦王之後,拜灌嬰為中謁者,後隨曹參北上攻略北地郡,因功擢升為郎中將(裨將),後又以郎中騎將隨白虔西征匈奴,因功拜為將軍。
劉澤沛縣人,是劉邦的遠房堂弟,以郎中將(裨將)的身份跟隨當時已經是秦王的劉邦。此次秦軍東征劉邦破格將其提拔為將軍。
樊噲沛縣人,出身寒微,少時以屠狗為業,迎娶秦王后呂后妹妹呂嬃,深得劉邦和呂后信任。參加沛縣起義,驍勇善戰,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頗有功勳。鴻門宴時,出面營救劉邦。劉邦被封為秦王后,賜樊噲為列侯,號臨武侯,為秦國將軍。
周勃豐縣人,少時以蘆葦編織葦箔、蠶具營生,但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