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是介子推,清明節快要到了,流行的說法說是為了紀念我,以表彰我的忠義和清明。這從何說起呢,且容我慢慢道來。
一、溯源
其實,早在上古時期就有上巳節和清明節。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主要是紀念軒轅黃帝的民間傳統節日。清明節稱\"踏青節\",始於周代,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意即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農諺。後來亦傳承為慎終追遠的盛大祭日,成為踏青掃墓、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傳統節日。
寒食節產生於春秋時期,要晚得多。真正與我有關的其實正是這寒食節,它因我而誕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當然,這個寒食節,也有我寄望\"清明\"的文化元素。
說來話長,且按下不表。先說說清明節與寒食節的交集與演化過程。
因寒食節之後就是清明節,兩節相距太近,其節日內涵又多有重合,故多混淆。
作為冷節又稱作百五節的寒食節,由因德宗年間的詩人韓翃(\"大曆十才子\"之一)寫下有名的《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後,寒食節名氣大振,逐漸家喻戶曉。
後來,文宗年間的大詩人杜牧相得益彰,寫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流傳千古的《清明》詩後,清明節的名氣更加響亮,便逐漸蓋過了寒食節。到清朝初期,寒食節遂被清明節取代,兩節就此合二為一,統稱\"清明節\"。
時至當下,清明節便融合了上巳節、寒食節祭祀的內容,又豐富了節氣本身的文化內涵,成為唯一的一個節令合一的法定節假日。今天,清明節可放假一天,加上週末兩天,就有了三天的小長假。
由此,原本與寒食節休慼與共的我,便一躍而成清明節的形象大使。為簡明扼要,乾脆就籠統說成為清明節也是紀念我,讓我成為清明節的代言人。
我梳理了一下緣由,蓋因清明節合併了寒食節,寒食節又因我而誕生以致吧。
那,何以說寒食節系因我而誕生的呢?原來是因我忠心耿耿地追隨春秋時期的主公晉國公子重耳,為他,我留下\"割股奉君\"的千古忠義。後來,主公重耳當上晉文公後,我不食君祿隱居綿山\"抱樹而死\",使主公倍加感動,便下令在全國專設\"寒食節\"緬懷於我。
這讓我既欣慰又忐忑,沒想到自己區區奉獻,竟迎得如此隆重禮遇,權作\"濫竽充數\"吧。
下面,我就扼要說說我\"割股奉君\"和\"抱樹而死\"這兩件不值一提已入雲煙的過往經歷,切勿深究喲。
二、割股奉君
我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來到春秋時期晉國山西的土地上,一個叫介休的地方,我只清楚於公元前636年死於綿山(因紀念我,後來稱之為介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將能力平平的我與赫赫有名的伍子胥、管仲兩位大人齊名,說我是\"春秋三傑\"之一。
只知道很久很久的那年,因晉獻公被寵妃驪姬所迷,立了她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原太子申生便被驪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無奈避禍逃亡他鄉。
主公重耳很有賢名,有振興晉國的志向,我便追隨他一路風餐露宿,在飢寒交迫中歷經艱難險阻,奔向翟國,連同主公重耳的舅舅、後來封為上將軍的狐偃以及賢士趙衰、賈佗、先軫、魏犨、司空季子等人。
可憐的主公重耳命運多舛,先是被父親晉獻公派勃鞮一路追殺,後又被兄弟晉惠公追殺。
我便同主公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十九年裡,我們經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