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

梁武帝大孝。“蕭衍六歲時,母親死,蕭衍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內外親黨,鹹加敬異。”父親死時,更是悲痛得形毀骨立。他的兒子昭明太子也非常孝順,母親去世,太子悲痛欲絕,飲食俱廢。

梁武帝非常節儉。“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自花甲之年當上皇帝,後半生總共只做了五件新衣裳。為了節儉,冬不燒碳,夏不飲冰。他還素食,“豆羹糲食”,且每日一餐。

梁武帝以“仁”治國,勤於政務,政績斐然。詩文才華極高開拓七言詩。

如此,這位“佛心天子”梁武帝,絕非泛泛之輩,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大慧。

那在佛門中人看來梁武帝造詣如何呢?應該講他自己嚴持戒律,佛學素養也是非常不錯的,曾親自講過涅槃經並做註解。涅槃經義理深,內容廣,能為它做注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需要很深的佛學底蘊。他能和三大士同一時代,而且互有關聯,應非偶然。任何教法的興盛都離不開統治者的扶持。梁代的佛教之所以能得到長足發展,實有賴於梁武帝。他就好比印度的阿育王,對推廣佛教不遺餘力。至於他對佛性的領悟,客觀講理上是應該懂的,只是事上尚未實證。這也難怪,做為國君,雖然晚年他將主要精力都用於修持和推廣佛法,但畢竟沒辦法像出家人那樣專心禪修。在這一點上,他甚至還不如無職務的居士更方便專注於實證佛法。再說,那時雖有寶誌公和傅大士,但頓悟法門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還沒有成熟,達摩祖師也才剛剛來到中國。所以梁武帝在當時未能開悟實證第一義諦,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做為一國之主,他為佛法的傳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菩提心而言,這又遠勝過自悟自度的普通佛子了,當時和後世多少人因他而受益!開悟嘛,這一世不行下一世繼續努力,或在佛國淨土再下功夫,但這一世就能利益很多人卻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這需要有位有權有慧才可以辦得到。梁武帝可稱聖主。再說他與達摩祖師話不投機之後,經寶誌公的點撥,也曾要派使者追達摩回來,這就證明梁武帝不是孤傲之輩,是懂得悔改的虔誠佛教徒。

至於梁武帝晚年在治國方面的失誤,主要在他沒有了時間和精力。身為君主,學佛是個人的事情,但治理國家是萬民的事情。他首先應該把萬民的事情處理好,再來忙個人解脫的事情。可人一旦對某事過於專注,難免就會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他不能明白這一點。所以就治國而言,他晚年確實有誤,這是不必替他開脫的。但是,國事的變化往往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難以未雨綢繆。易人處之,也未必就能高明到哪裡。歷史上沒有哪個朝代是盡善盡美的。

梁武帝還讓老衲聯想起了唐太宗、唐玄宗。唐太宗道佛並宗,治理國家方面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佛教方面支援玄奘法師譯經,極大地豐富了漢地的佛教典籍,澤被後世以及東洋。唐玄宗早年也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但他晚年卻安於享受,用人唯親不思進取,終釀成“安史之亂”,被迫退位,最後鬱鬱而終,結局悲慘。唐玄宗的結局與梁武帝有些類似,但是梁武帝晚年是專注於佛法修持,始終做到一切簡樸、不近女色,並大做佛事功德;而唐玄宗晚年卻是貪圖享受,在聲色犬馬中居安不思危,並大興土木修建華清宮,只為**享受而已。他們開創的盛世,基礎也不同。梁武帝是處在割據亂世之中,他建立卓越政績的基礎,就比繼承貞觀之治大唐偉業的唐玄宗要差得太多,困難也是後者所沒法比較的。他二人也有相似之處,即國力都是因經受叛亂而由盛至衰,本人也不得善終。梁武帝是侯景之亂,唐玄宗是安史之亂。梁武帝勤於政事,刻苦節儉,捨身為寺奴,有著佛教徒風範。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梁武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緒亂中醉步

緒亂中醉步

匆匆
遊戲 完結 8萬字
封神榜逆天成聖

封神榜逆天成聖

絕對零度
遊戲 完結 0萬字
蒼寰七宮

蒼寰七宮

幽雨
遊戲 完結 1萬字
紫禁心經

紫禁心經

貓王
遊戲 完結 66萬字
龍魂之睚眥必抱(耽美寵溺)

龍魂之睚眥必抱(耽美寵溺)

旅遊巴士
遊戲 完結 91萬字
我的美麗空姐

我的美麗空姐

蠍子王
遊戲 完結 7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