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塵外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景雲總是一個晚起者,蟲子都趕不上吃熱的。
2015年,生鮮、養車、外賣、家政、美業、教育、旅遊、出行等o2o領域出現大規模死亡潮。
起初,試圖挽救o2o領域大好局面的入局者抱上了“消費升級”“網際網路+”的新大腿,以期扭轉局勢。
可是維璐基金同行的前輩投資人很快就無情的指出:o2o加的全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不講效率只講補貼和規模,業態都這麼苦了還要秀前衛感嗎?
事實上,o2o恰恰死在了網際網路思維的侷限性上:一是模式重,與網際網路強調的輕格格不入;二是網際網路+的領域不是網際網路人的地盤,入局適應期太長;三是營銷感過重,科技含量太低,使用者沒有忠誠度。
與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網際網路單詞”在這兩年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網際網路單詞”是我們生造的一個詞,它包括許多過去幾年膾炙人口的網際網路思想:比如“硬體免費”“生態鏈戰略”“場景思維”“使用者主權”“產品思維”……
其中最著名、最全面的就是李彥宏首創、雷軍發揚光大的“網際網路思維”。
它大致包括9個方面19條法則,如得屌絲者得天下、兜售參與感、少就是多、流量思維、攜使用者以令諸侯……網際網路思維下主導的投資邏輯,直接催熟了智慧手機熱、o2o熱,甚至是網紅餐飲熱。
截止2015年12月,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創投基金管理人已多達1216家,是2014年年末的2倍多;2010年,全國有3000傢俬募機構,如今僅京城就有6000家,而全國活躍的私募機構超過了家。
僧多粥少導致的惡果,起初只是吹大了優質專案的估值;後來,次優專案,乃至ppt專案的估值也被吹大,導致整個創投市場次輪融資受阻,直至出現ipo專案不如上一輪融資的情況。
所有投資機構都在急踩剎車,所有的“網際網路單詞”都在失靈,所有曾經創造過偉大公司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都在面臨“種別滅絕”的危險……
陳景雲躲過了股市的寒冬,卻沒有躲過網際網路創投的寒冬。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包凡說:接下來的創投,除了頭部的,都不會活的特別好。
歷史將如何評判這個“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我們難下斷論。但資本寒冬下,只有少數人能夠觸控到他們最初想要的成功。
回顧過去五年,可以謂之發生在中國大陸上一次規模龐大的、覆蓋全民及商界幾乎所有領域的網際網路科技泡沫成型期。
然而,仍有人可能還未從前面的狂歡中清醒過來,更談不上了解自己已沉溺於夢中多時。我們確實有必要做一次系統的審視與反思了。
2011年“千團大戰”中國大地之上的團購活動超過50萬個,銷售額超過110億元。可是在當年年底,團購網站就掀起了裁員潮,緊接著成批死亡,把團購捆綁上“泡沫”一詞是毫無疑問的。
然而,團購從興到亡的套路卻在接下來的五年裡連番上演。只是換了一個詞而已,“泡沫”變成了“風口”,一個個風口前後串聯,形成了一個“大泡沫”。
2012年是垂直電商熱,高峰時b2c電商多達12萬家。
2013年垂直電商開始大範圍消退,陳景雲記得那時的自己委身凡客誠品,衣品曾被格外讚頌,後來凡客誠品也完蛋了,陳景雲又成了鄉下人打扮。
2014年是o2o熱,高峰時保守估計活躍的相關創業公司多達兩萬家。一年後,幾乎全部o2o領域都出現了“死亡潮”,生鮮o2o死亡率高達99。
2015年就不說了,啥也熱,還沒真正熱透就涼透了。
最失敗的是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