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大將,知道你的所作所為卻不規勸,也要自殺。當然,死之前蒙恬把兵權全部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看完哭著就要拔劍自刎,蒙恬手快一把拉住,對他說:“先不要自殺,小心有詐,你先上疏問問,確認以後再死不遲。”
扶蘇繼續哭,說:“父親要兒子死,這還需要再問嗎?”說著,就趁蒙恬不注意抹了脖子。扶蘇死了,蒙恬堅決不肯自殺。使者讓他交出兵權,就把蒙恬關押了。
短短數語,就是這樣。
這兩位一個死一個囚,可都不是普通人物啊。一是嬴政長子,一是手握二十萬重兵的大將,他們都不是普通販夫走卒,這樣兩位就這麼弱?想讓人怎麼捏都行?蹊蹺啊,太蹊蹺了。
詔書是假的,這個蒙恬早就看出來,要不就不會明確提醒扶蘇“安知其詐乎”。
原因很簡單,這封以嬴政口吻寫的,並蓋了符璽的詔書,說的都是瞎話。
詔書說扶蘇和蒙恬駐守邊關十幾年而沒有功勞,這不對。蒙恬在上郡是十多年了不假,可扶蘇是什麼時候來上郡的?在始皇三十五年,嬴政坑儒完,扶蘇就上疏提意見說,父親大人,你這樣做不太好吧。嬴政一怒,就打發扶蘇滾去上郡做監軍。到現在才不過兩年多。還有,蒙恬是絕對有功的,扶蘇也是。
什麼叫趁蒙恬不注意就自殺了?蒙恬那麼一位縱橫沙場的大將,身手矯健是自然的。他要制住扶蘇這樣一位養尊處優的皇子易如反掌。為什麼頭一回能拉住,第二回怎麼就拉不住了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阻止了蒙恬,阻止蒙恬第二次拉住扶蘇。
這個人的名字叫王離,身份是蒙恬的副將。此人或許不太出名,但他有個很厲害的祖父王翦。當年嬴政能兼併天下,在外戰上主要就靠王翦與蒙恬。
現在王翦早亡,王離繼承家風依然任職軍中,職位方面卻只是區區副將。
詔書最後說讓蒙恬死前把兵權全部交給副將王離。為什麼偏偏就是王離呢?二十萬大軍啊,除了大將蒙恬外,大小軍官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詔書就是說把兵權交給王離?
有貓膩。
發動沙丘之謀的三個人,胡亥不論,他只是枚棋子,李斯趙高都是厲害角色。他們要做這樣逆天的大事,自然會準備周全,有句話叫成者王侯敗者寇,這事情一旦不成那是會殺頭滅族的啊。李斯這樣老謀深算,怎麼會打無把握之仗。所以,十幾天傳詔的時間內,暗地裡他一定做了什麼——勾結王離。這個不難辦到,蒙恬一倒王離自然可以坐回祖父大將的位置。李斯投其所好以此為酬勾結王離。
由此,再回顧使者拿出那封詔書當眾宣讀的時候,那場面必定是驚風密雨極其緊張。毫不誇張說,屋子裡的幾個人:扶蘇、蒙恬、王離、使者、在讀詔書聽詔書,屋外面恐怕埋伏了絕不止五十刀斧手。
這樣一來,就很好解釋了,扶蘇自殺一是這人性子烈,受不了委屈。還有,他是被逼的。
而蒙恬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既然扶蘇死了,詔書又明確讓他自殺,他不但不自殺,使者還有旁邊虎視眈眈的王離竟然都不敢代勞,而只是將他削去兵權關押?這又怎麼講?
這需要說到整個蒙氏一族在大秦的影響和地位。
蒙氏一族
蒙氏一族發跡於戰國秦昭王年代。
嚴格來說,蒙氏是移民,他們來自齊國,但這並不影響蒙氏的發跡。秦帝國能任用他國能人猛將,這似乎早就有傳統,到後來的嬴政更是將這種祖先流傳下來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當年李斯就針對秦國土著人所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誅”一說寫過流傳於世的《諫逐客書》,勸導嬴政用人唯賢。似乎有些扯遠了,兜回來。
蒙驁,齊國人,毛遂自薦來到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