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說。以前我從來不看武俠小說,為了忘掉白天的壓力、忘掉內心的壓力,我回家天天看武俠小說,因為武俠小說特容易讓你身臨其境,忘卻周圍。
“一個月後我挺過來了。我覺得做節目不怕,關鍵是如何跨越內心的壓力。所以我認為困難和壓力只能面對它、超越它,不能躲避它。我是一個皮球,壓力越大彈得越高。
“MTV的特點就是變,經常在變化。你如果要跟著它去變,你就永遠沒法做好事情。比如說我們15號定了要搞活動,租場地、定演員,安排就緒;完了以後廣告部就說15號來不及,要20號;你就跟著改,改完以後,活動部又說20號不行,又改回15號,來回折騰。所以我永遠做好兩手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以不變應萬變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對,這樣你就能夠很從容了。這個時候你不是不動,只是不動聲色而已。要做好應對的變化,要掌控它。你的不變是相對的,你會做相應的調整。所以變化是思想上的,思想上要做好準備。”
“不變是一種能力。”
“對,有了這種能力你就能掌控它。”
“我在每次頒獎前一兩個月,每天晚上都會琢磨細節、琢磨程式。”
“你的理念是從哪裡學來的?”
“我有天生敏銳的洞察能力。第一屆音樂盛典是新加坡來人做的。透過他們我就去琢磨。比如,新加坡當時有兩個人是專門排座位的,藝人坐在哪裡?貴賓坐在哪裡?都寫好名字的。籌備期間,我們的流程是每天一本,而且天天改。從幾點到幾點做什麼?幾月幾日搭臺?幾點幾分進燈光?每天修改完了一人發一本,第二天改又一人發一本。倒計時,每天往前面走,一直到最後一天。
“我透過第一屆頒獎,就對自己說,下次一定要把時間協調好,得學會休息。如果什麼都挪到最後一天,精力會不夠用。
“後來我參加了亞洲大獎,在新加坡那邊,我學到了很多方式,拿到中國來變通。我培訓後臺團隊就是在新加坡受到的啟發。
“我在MTV開頭幾年,製作節目,藝人採訪和音樂盛典。MTV每年需要100—200左右人次的藝人。”
“需要那麼多藝人幹嗎?”
“每期節目的人物訪問,《天籟村》,《光榮榜》,《頭號人物》。頒獎典禮要來上百位明星。所以每年的藝人需求量就特別大。但是2002年開始就更大了,藝人需求差不多要300人次。到了2003年、2004年都要500人次的需求量。我們有‘音樂盛典’、有‘超級盛典’。還有各種大賽,經常要藝人當評委和嘉賓。有主持人大賽,歌手大賽、校園新空氣歌手大賽,DJ打碟比賽等。名目繁多。所以每年對藝人的需求特別大,這也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工作量很大。”
“經常去各地搞活動,非常累。而且我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就更累。”
“工作中和老外合作會發生矛盾嗎?”
“我生活中很少發火,但是工作上會。還有如果有人涉及到不尊敬中國的言辭。”
“在MTV你有中國情結?”
“有。一次我們在會議上,美國製作部來了一個人,我們新來的製作總監S小姐,是新加坡人,她骨子裡看不起中國人。他們用英文在交談創意、節目。他們說英文,我聽不懂。之後我的一個同事跟我說,在那次的會議上,說到中國拍攝的節目,S說中國人不行,中國的女人穿著特別土、特別難看。我當時火一下就上來了,我說‘為什麼當時不告訴我?否則一定讓他們難堪。他們不喜歡幹嗎到中國來混飯吃?’有些人在自己的國家沒有飯吃,到中國來混飽飯了,還看不起中國?我覺得這樣的人特別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