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不需要那麼賣命。”
顧學義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年代,父親雖然不是被拉去批鬥就是生病臥床,但還能看到。
父親就是這個家的主心骨,就算臥床,家也是完整的。
那時父親給顧學義和顧學忠命令,每天拾三背篼牛糞用來燒火做飯。
因為他們家是地主,隊裡不給分柴火,只得自己解決。
三背篼牛糞對一個白天要上學,僅十歲的孩子來說根本完不成。
早上上學前,顧學義天麻麻亮就要去拾一背篼牛糞,中午放學不走大路回家。
而是繞道半個村莊的小路,拾點牛糞回來。
下午放學也是先拾牛糞,再寫作業。
就算如此顧學義也無法完成父親佈置的任務,所以他不是捱罵就是捱打。
即便如此顧學義還是希望父親能活著,那樣他就可以上學讀書。
那時他雖然是個孩子,可非常清楚父親在家裡的重要性。
初一開學不久,那天他還在上課,好像被老師要求寫另一個老師的批判文章。
鄰居大哥突然跑來告訴他,父親走了,去世了。他好大半天站在教室門口,大腦一片空白,手足無措,不知該做什麼。
然後被鄰居拉著回家。十二歲的他還不明白接下來的家會變成什麼樣?他們該怎麼生活?
還沒進大門就聽見母親的哭聲,十五歲的大哥,九歲的大妹,七歲的大弟,五歲的二妹,三歲的小弟,緊緊坐在母親的身邊。
六個孩子中,只有顧學義一人在上學,大哥不喜歡讀書,家長前腳走他後腳就跑到山坡上玩去了,沈玉捨不得打,就由他去了。
村裡人風俗,女子無才便是德,丫頭不讀書,紅霞就沒進過校門,接下來就是大弟了,計劃明年入學。
顧學義站在門口,看著鄰居們進進出出張羅著父親的喪事,大腦一片空白,整個人都是麻木的。
從此再沒去過學校,跟在母親後面早出晚歸勞動,就算這樣一家人也吃不飽肚子。
再加上大哥的霸道,總趁母親不注意偷吃,一人吃飽不顧弟弟妹妹,其他人更吃不上飯。
土改前,沈玉藏的首飾就偷偷摸摸拿出來換成糧食。
有一次,顧學義和顧學忠晚上揹著母親的金手鐲去找舅舅換糧食。
白天去怕村裡人發現,又要找他們麻煩。
在山溝裡走了一晚上,累不說,差點嚇死,山裡有狼,兩個小少年不害怕可能嗎?
還被顧學忠踢了好幾次,那時他打不過顧學忠,只能受著。
那個階段他就是顧學忠的沙袋,每天都會被打,有時他在路上走的好好的,顧學忠從後面追過來就是幾腳。
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怎麼惹了顧學忠?雖然每天非常小心還是被打。
就算結婚當新郎那天,顧學忠還打了他一頓,鄰居實在看不過,罵顧學忠太過分了。
這些顧學義都記得,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不是他記仇,實在是……。
顧學義在家裡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老二,夾心餅乾的位置。
前面有兩個哥哥夭折了,大哥是父母盼來的。
下面又是父母盼來的女兒——大妹紅霞,所以顧學義是可有可無的位置。
即使他天天被打,沈玉也看不見。
許多年後,說起這個事兒,沈玉都說:我怎麼不知道,沒看見過。
有點質疑顧學義所說是否真實?
顧學義又非常懂事,勞動完回到家刷鍋洗碗還是他的。
夠不著鍋頭,就上去跪在上面。
那幾年顧學義在家裡就是個受氣包,是顧學忠的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