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山下一書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美麗的“三六九鎮”上,又增加了深受人們敬仰愛戴的李氏一族。
“耿家小學堂”裡朗朗的讀書聲持續了好多代……
“三六九鎮”大戲臺上,鄉民們喜聞樂見的歌樂聲經久不衰……
“三六九鎮”真得越來越美好了!
耿老爹的兒女後人們,皆被鎮上和周圍村莊的鄉民們親切地譽為“教育世家”。
稻花的清香,也慢慢地從“三六九鎮”擴散到了周圍很遠很遠的地方。
日月輪迴,時代變遷。近兩百年之後,當朝官府在各地鄉鎮上興辦學堂。如此,“耿家小學堂”也被當地官府改製為官辦小學了,並且給學堂取了新的名字。但又是百多年過去了,當地的鄉民們輩輩相傳,還是習慣性地繼續稱其為“耿家小學堂”。再後來,這個由“耿家小學堂”改制而來的官辦小學發展成了鄉鎮中學,人們才慢慢地把她的名字改過來。然而,“耿家小學堂”的歷史故事,卻一直流傳至今。
至於這座學校的校舍,也早已經重新修建、擴建過好多次了。在最早期的那一溜兒平房結構的授課學習室的位置上,現在是六棟三層高的教學樓。一直到現在,耿老爹的兒女後人中依然還有在這座學校裡任教的!
當年巍然屹立在“耿家小學堂”大院兒裡的那個氣氣派派的大戲臺,在經歷了漫長曆史歲月裡風風雨雨的浸刷之後,其土木磚瓦結構的形體框架並沒有能夠永遠保留下來。如今,在鄉鎮中學的校園裡,早已經看不到她的一點兒蹤影了。然而,當年那些熱愛娛樂的鄉民們在那個大戲臺上熱情演唱的無數膾炙人口的土戲唱詞兒什麼的,至今人們還能哼唱上來不少呢!
如今,“三六九鎮”的鄉民們在茶餘飯後還是喜歡聚在一塊兒嘮嗑兒。每當這個時候,他們總會從如何不怕吃苦拼搏創業啦,如何教育娃兒們學習成長啦,咱們的鄉鎮應該怎麼樣創新發展啦,以及這莊戶人家的日子怎麼才能過得更好啦等等話題上,不知不覺地轉入到耿老爹一家人當年為建立“耿家小學堂”和修建“三六九鎮”大戲臺付出了多大的犧牲,以及這個小學堂和大戲臺在以後數百年間傳奇式的歷史故事上來。無疑,“小學堂”和“大課堂”的教育理念,在那一方鄉民們的心裡,已經深深地紮下了根,紮下了根……
順便再說說當年跟隨耿老爹從江南遠道而來,並且在“三六九鎮”及其周圍數百里無數個村莊田野裡深深地紮下根來的水稻吧。儘管這一方的鄉民們早已經不把這種南方水稻看作是外來物種了,但在全國山河一片紅(即不管土質地理條件是否適宜,全國各地所有的耕地上,幾乎全部都種植著雜交紅高粱)的那幾年,在“三六九鎮”南面的那一大片肥沃的水田裡,人們卻再也看不到她春日裡的嬌綠、聞不到她夏日裡的花香,也得不到她秋日裡那沉甸甸的收穫了。
好在有那麼幾個特別有心的鄉民竟然偷偷地小心保留了一些飽滿的稻種。後來,香噴噴的白米飯終於又回到了淳樸鄉民們的餐桌上……
毫無疑問,耿老爹當年的那個光宗耀祖造福鄉里的美好夢想確實是圓滿地實現了!但是,耿家後人的夢想,“三六九鎮”鄉民們的夢想,乃至全中華民族的夢想,則還在繼續著……
而且,為心目中的美好夢想不懈努力和忘我拼搏,這種樸實而又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早已經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中華兒女的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