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五花八門的郵件之中,我拆開了你的信。
你的信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一封不能不回的信--因為王小波,因為魯迅與許廣平,更因為羅素的那句話,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敬畏這個九十高齡還因抗議政府的核試驗而入獄的大思想家。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在學術研究和社會關懷兩個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這位既想&ot;理解人類的心靈&ot;、又想&ot;瞭解星辰為何燦爛&ot;的大哲學家還說:&ot;愛情和知識只要存在,總是向上導往天堂。但是,憐憫又總是把我帶回人間。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響、迴蕩。孩子們受饑荒煎熬,無辜的被壓迫折磨、孤弱無助的老人在自己眼中變成可惡的累贅,以及世上觸目皆是的孤獨、貧困和痛苦--這些都是反對人類應該過的生活。&ot;比學識更加重要的是憐憫心。然而,在中國的知識分子裡,有多少人有憐憫之心呢?
同時,你的信之所以打動我,還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理由--因為我的孤獨和脆弱,因為你的&ot;嚴重而真誠&ot;。
文字是我與外界進行溝通的重要渠道。在一個喧囂的時代裡,在一個人人都在談論&ot;市場經濟&ot;的時代裡,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極其困難。而文字卻能夠穿越諸多的阻礙,連線起一顆又一顆陌生的心靈。
這兩年來,我受到許許多多的幹擾。有讚譽,也有辱罵,有&ot;捧殺&ot;,也有&ot;棒殺&ot;,卻很少獲得精神上真切的共鳴。因此,自己的文字能夠在別人內心深處贏得悠長的迴音,是我生活中無法言喻的快樂。
今天,在你的這封信中,我發現了一種至誠至真的精神共鳴。
謝謝你。
寫作的本質固然是孤獨,但在寫作的過程中,人也在拼命地抗拒孤獨,就如同加繆筆下那位辛辛苦苦地搬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石頭是否會再次掉下山,他並不在意,他的汗水、他的快樂、他的幸福,已經熔鑄在每一次的搬運、每一次的攀登、每一次的安放之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