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居所不遠處有個山洞,前後透亮,因只有尺許深,以至於更像一個石環。
清晨起來,去慣常待的大石上修行吐納完畢,方長在屋中生起火,取了個竹筒燒上水,準備一會兒煮茶喝。
而後他出門,從山谷處取了一根長藤條,繫於遠處那石環上。
他也編過一些繩子,使用茅草、藤條皮等等,那是晚間對著篝火看書時的消遣,不過那些繩子長度不夠,所以這次只能使用藤條。
接著方長將被褥抱出去,展開來,掛在長藤上面晾曬,由於被褥有些潮溼,他昨晚並沒有使用,一直疊放在床頭。
今天太陽不錯,明媚陽光碟機散了霧氣,將綠毯一樣的山峰袒露在藍天之下,上面鬱鬱蔥蔥蓋滿植被,周邊山峰褶皺在陽光下映得分明,那是地質年代裡,大地互相擠壓留下的痕跡。
拍拍手,他準備去抓只小動物烤來當早餐,而後將下山前沒做完那幾件事情,繼續進行下去。
比如炭窯。
半圓形炭窯依然躺在那裡,下山這幾天並沒有下雨,故這炭窯和他下山前,沒有太多區別,就如……一個墳包似得。
還是趕緊扒掉吧。
動手前,方長先檢查了下自己的棚子。
小屋旁這個草棚還不錯,夠堅固,離開這段時間裡毫無變化,足可遮擋雨水。草棚中間那個用自制磚所砌池子裡,也沒有出現潮溼,窯中木炭準備貯存在此處。
他輕輕撥開炭窯外壁,見裡面木柴早已經變成墨灰色,根根豎立著,卻依然維持了進窯前外形。
摸出兩根互相一敲,鏗鏘有類金屬聲,掰開後,能看到見裡面木柴炭化很是徹底。
唔,很成功,好炭!
炭窯是一次性用品,這次扒開後再不能使用,若想燒下一批,還需要和泥建新窯。
雖然方長從不缺時間,一切都可以慢悠悠來造,但哪天有心情,還是要建造一座可以將大部分窯體複用的炭窯。
敲碎外殼泥土開啟窯後,方長將木炭塊從中撿拾出來,放進揹筐裡,而後一筐一筐背到棚子裡,倒進砌好的炭池。
這窯的成果,填裝了小半池。
但是方長手上身上,都被勞動過程中飛揚而起那些黝黑炭粉,染上了塊塊斑駁。
看了看自己新衣和手掌,又看著遠處小溪,方長沉吟了一下。
或許,有時候,並不是完全不動手為好。
他在這荒山中從一無所有自己生活,只是享受那種親手造物的樂趣,體驗那自然自得的意境,而不是要折磨自己。
所以……
方長揮動手指,凝神運轉法力。
似如一陣微風拂過,他皂色衣衫上、手上面上,那些在勞作中沾染上那些黝黑炭粉,甚至之前身上灰塵,一齊被推離周邊三尺,落在地上,隱約形成一道圓形痕跡。
除垢術。
這是種很有用途的小法術,能夠節省很多力氣,讓人能以更舒適姿態貼近自然。
方長這是第一次使用,無需咒訣手勢,沒有竅門秘籍,只是心隨意動,便就施展了出來。
他實在是不喜歡洗衣服。
或許,以後自己可以考慮穿一身白衣了。
…………
……
接下來一段時間,方長都處於重複勞作過程:
燒石灰、燒磚、燒炭。
一直到石灰堆成了堆,磚積成了垛,木炭裝滿了兩個池子,方長才停手,看著這些成果,很是滿意。
屋裡火塘燃燒著。
製作木炭、石灰、磚頭之餘,方長還經常去樹林中搜集木柴。
這讓他木柴儲備不減反增,整整齊齊碼在草棚中,之前那個廢棄窩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