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第1/3頁)
張大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至於莫人傑,即令解決了債務、分潤了錢財,頂著個死廚子的姓名,依舊想過他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荒唐日子。可老家是待不下去了,便由洪達展安排,往香港落腳。洪達展足跨政商兩界,兌舊港幣更上層樓,可說是得意風光之極,在青島、上海、南京各地都置著產業,香港自不例外。從另一方面設想,他也不希望莫人傑在內地招搖,因此買下了灣仔地區一座相當講究的宅子,原名叫&l;千歲館&r;‐‐&rdo;
&ldo;&l;千歲館&r;我知道的。那是抗戰初期日本駐港情報機關在灣仔地區設立的一個俱樂部。&rdo;我亦點頭應之,&ldo;倒是不對外營業,日本人稱之為&l;會員制&r;。我在寫《粉墨春秋》的時候注意過這條材料,可惜用不上。&rdo;
&ldo;其實&l;千歲館&r;就是個專門接待各地前往香港跟日本軍部辦交涉的大小漢jian的招待所。&rdo;魏三爺道,&ldo;洪達展買下來是有眼光的。試想:戰後再要同日本人做起生意來,此地寧非佳處?可是他礙於身為中樞要員,坐擁一片日寇的物業,自不好明目張膽,遂委了莫人傑前去經營,直到一九四九年為止。
&ldo;可憐人算不如天算,洪達展做夢也不會料到:連他自己都是糊裡糊塗跟著&l;老頭子&r;的部隊播遷來臺,又哪裡顧得上莫人傑的出處呢?然而此子自年少之時便溷跡江湖,跟著洪達展耳濡目染個幾年下來,當然也學了不少手段。加之以香港彈丸之地,龍蛇混雜、風塵囂攘,反倒讓莫人傑交際了不少人物。其中有一個人,姓連名貫,原先幹過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副主任。此人精通攝影技術,沖曬放大,無不嫻巧,尤善於以長焦距鏡頭偷拍人物,曾於抗戰中期攝得五六十張出入&l;千歲館&r;的漢jian照片,算是替共產黨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ldo;一九四九年中,神州變色,國民黨遷臺,共產黨人民政府成立,少不得論功行賞。這位連貫便成了大陸駐港辦事處的主任,一日舊地重遊,大約是向莫人傑吹噓起曾經在&l;千歲館&r;從事秘密工作的往事,莫人傑也約莫是透過了連貫的這層交往關係,才又找著了&l;那一邊&r;的靠山。只不過海峽迢遞、竹幕深垂,魏三對這其中的關節榫目,所知也僅止於此‐‐倒是洪達展這一邊,不得不另有一套說法和做法。這,就株連到日後的一宗大難了。&rdo;
魏三爺說到這裡,我恍然若有所悟,而其情猶似隔靴搔癢,抓不著要害,只好憑著直覺一猜:&ldo;外間雖然不知道是洪達展一手安排那莫人傑&l;借屍還魂&r;,可香港在地的人物卻總該聽說過他盤下&l;千歲館&r;,乃至於交給一個叫&l;周鴻慶&r;之名的人經營的事罷?&rdo;
&ldo;這正是癥結所在!&rdo;魏三爺撮起口唇,&ldo;呼呼&rdo;怪笑了幾聲,才道,&ldo;當年國共作殊死戰,&l;老頭子&r;坐失大片江山,退居蕞爾之島,仇&l;匪&r;恨&l;匪&r;之念,須臾未曾釋懷,自然無時無刻不透過各方特務人員潛赴各地打探敵我虛實,俾能早日反攻。試想:近在咫尺、位居要津的洪達展在香港方面有那麼一層不尷不尬的老關係,居然還攀上了共產黨在八路軍時代的特務頭子,他該如何向&l;老頭子&r;交代?&rdo;
&ldo;我看他沒法子交代。&rdo;我不覺冷笑了兩聲‐‐設身處地以洪達展的立場琢磨,其情倒頗似周棄公口中那有苦難言的&ldo;錢收發&rdo;,因為一旦和盤托出,說不定還會扯出當年如何教唆莫人傑覓傭代死的舊案來。
&ldo;這就是你們寫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