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第1/3頁)
張大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令官也隨艦長一般,一張橫二霸三的繃臉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登時垮了、皺了,嘴角也揚起來:&ldo;那麼‐‐請問老弟臺:你這十四張憑證是&l;總署&r;那邊發的,還是&l;處&r;裡發的呢?&rdo;
光頭青年大約是見對方低聲下氣起來,也相應以和顏悅色,微微笑道:&ldo;都不是,是&l;新社會&r;方面發的‐‐對不住,請二位長官別再問下去了,在下成命在身,不方便多說。是不是請二位長官先把那九位開釋了?免得有個閃失,當真給扔下船去,就麻煩了。&rdo;
司令官沒等他說完,已經朝一位校官比了一個手勢,後者搶忙離座,奔出官廳。這廂艦長也親自傾身上前,拉開右首木椅,意思顯然是請那光頭青年入座。
家父則在這片刻之間恍然悟出一番前情:首先,是這光頭青年的部分背景。司令官口中所稱的&ldo;總署&rdo;,其實是&ldo;警察總署&rdo;;而&ldo;處&rdo;則是指&ldo;稽查處&rdo;。&ldo;保密局&rdo;成立之後,&ldo;老頭子&rdo;為了安撫不同派系的特務頭子,特任湖南派的唐縱任全國警察署長。表面上警察總署歸保密局指揮,事實上卻能自行掌控人事,打著正規化的旗幟,培訓一整批由警校出身的各級領導幹部。&ldo;稽查處&rdo;則表面上轄屬於各地警備司令部、衛戍司令部,骨子裡卻一向由保密局掌握,其主要任務是偵伺、防範兩種犯罪活動;其一是各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的刑事案件,其二是兵工廠內非國民黨或親共勢力的滲透和顛覆。司令官這般問訊,不外是想弄清楚:光頭青年在&ldo;保&rdo;字號兒裡究竟隸於哪一個山頭?
然而光頭青年所答稱的&ldo;新社會&rdo;卻毋寧讓在座諸人都吃了一驚。這個組織原名叫&ldo;人民動員委員會&rdo;,是戴笠生前親率手下三大護法田載龍、王天木、胡抱一等人召募擴充而成的。據說這護法原有四位,但是在民國二十年代初折損了一員,此人姓居名翼,字伯屏。當年親領&ldo;老頭子&rdo;密詔,往赴山東公幹‐‐一說是聯絡軍閥割據區內心向南京政府的革命志士,一說是去搜尋一部可敵十萬雄師的軍事秘寶,無論何者,此人去而不返,生不見蹤跡、死不見骸骨。有謂遭江湖人物襲殺殞命者,然而戴笠傾盡全力、遍撒網羅,查察了五六年,直到對日抗戰開打仍無纖芥之功。對於一個致力發展特務系統、嚴密情治組織的諜報鉅子而言,此事無疑是一極其重大的挫折和恥辱。於是戴笠索性假借著&ldo;老頭子&rdo;號召全民抗日的題目,成立了一個企圖將全國地方械鬥團體一舉結盟起來的大組織,名為&ldo;人民動員委員會&rdo;‐‐所謂&ldo;委員&rdo;,便正是老漕幫和天地會系統各會黨的領袖。由於委員之間不分高低大小,也就免除了孰尊孰卑、孰先孰後的爭議。要之此會受軍事委員會統計調查局節制‐‐換句話說:也就成為該局的外圍組織了。
無奈這只是戴氏一廂情願的想法,一旦付諸實行,卻窒礙難通。原因很簡單:老漕幫的&ldo;老爺子&rdo;萬硯方對於抗戰期間國府對該幫的幾個&ldo;處分&rdo;十分不滿,且不願促成&ldo;清洪合流&rdo;的一統之局所致。傳言有謂,萬硯方曾經對前去遊說老漕幫&ldo;動員&rdo;的人說過這麼兩句耐人尋味的話:&ldo;老漕幫為抗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何&l;動員&r;起來?&rdo;
所謂&ldo;一鼓作氣&rdo;,指的是萬硯方開立&ldo;離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