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第1/3頁)
張大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述這個背景‐‐也就是從利用&ldo;火攻之計&rdo;迫使&ldo;走路人&rdo;出首,一直到十四名墜機事件生還者後來的敘述‐‐皆可以自報章雜誌乃至一些散軼的回憶錄式文字中爬梳而得。然而它仍只是片面的。如果不拼合&ldo;面具爺爺&rdo;這一方面的事實去看,則它非但片面,甚至充滿誤解。
至於&ldo;面具爺爺&rdo;這一方面的事實,又要先從他在一九七七年三月三十號當天帶孫小六外出授課的內容說起‐‐那一天,&ldo;面具爺爺&rdo;告訴孫小六:當年&ldo;紗布爺爺&rdo;教了他一套奇門遁甲陣雖然稱手好用,可卻只是這門學問中的皮毛。
&ldo;所謂變色易貌、布幻設迷,只在唬弄那些沒眼神、無心機,比咱們愚笨的人。&rdo;&ldo;面具爺爺&rdo;如此說道,&ldo;可是奇門遁甲作為一種占卜之術,還有無數功法成就,猶在擺陣之上。
&ldo;此術早在明代中葉即由一名喚劉蘭溪的老道士傳下,一傳兩支。一支經走方的黃雀卜者而傳,一支經賣藝的江湖術士‐‐也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為&l;魔術師&r;的‐‐而傳。這兩支向例互無來往,一直到清末出了個苦石道長,機緣奇佳,先後從一卜者、一術士身上學得這奇門遁甲兩支的全般藝業,傳了你&l;紗布爺爺&r;。只可惜你&l;紗布爺爺&r;還不曾出師,苦石道長便入寂歸真了,是以他的道行還不算完備,擺幾個迷陣固然難不倒他,可是講究起觀天窺人、未卜先知來,就有些吃力了。
&ldo;我是個喜好讀些雜書、研究各種旁門左道之務的人。此生容不下一件不明白的事、見不得一宗不透徹的理。是以過去幾十年來,東鱗西爪地涉獵了不少亂七八糟的瑣碎學問。你&l;紗布爺爺&r;那幾手我也參習了十四五年,直到這幾年上,我才參出其中還別有究竟。你且看‐‐&rdo;
孫小六應聲順勢抬頭朝&ldo;面具爺爺&rdo;指尖盡處看去,但見一片朗朗青天,高空中有一塊一塊似瓦片又似魚鱗的雲彩。
&ldo;這叫高積雲。&rdo;&ldo;面具爺爺&rdo;微微眯著眼,細細覷了半天,彎身拾起塊小石子在手中,道:&ldo;老古人叫這雲為&l;慶雲&r;、&l;紫雲&r;、&l;景雲&r;,意思是一種祥瑞之雲。有了這種雲,就不會下雨了。俗話說&l;天上鯉魚斑/明朝曬穀不須翻&r;,就是這個意思。你順便把這雲的稱謂、形狀和這諺語都記下了。再往雲後面看‐‐&rdo;
孫小六手打亮掌遮住眉沿,逞盡目力朝那高積雲破洞深處的一抹藍天望去,可怎麼看也只見一片湛藍。美則美矣,卻並無可見之物。正狐疑間,耳旁傳來一陣低沉的囑咐:&ldo;欸?難道你&l;大牙爺爺&r;教給你那套&l;欲窮千里目&r;的功夫你竟忘了嗎?&rdo;
孫小六聞言一怔,還來不及思索:這&ldo;面具爺爺&rdo;不只同&ldo;紗布爺爺&rdo;相識,居然連&ldo;大牙爺爺&rdo;也知道。轉念之間倒立刻憶起&ldo;欲窮千里目&rdo;是一套增強目視能力的內功‐‐孫小六極幼小時背誦過千遍百遍,印象深植腦海,但是他從未認真記之、用之,直到&ldo;面具爺爺&rdo;這一提醒,才赫然想起來了。
當下先將氣血過宮總訣默誦一遍,再就這天光看出:此際屬辰時,辰時氣血歸發於胃宮,血行在鼻、透心窩十二支骨、臍邊平直開四寸,這得將內力自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