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第1/3頁)
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上用的語言不是很準確,但確實是我的心裡話。作為地震戰線的一名老兵,衷心希望透過對20世紀80年代反思所沉積下來的認識,能牢牢地為後來者接受。因為在這些認識裡,飽含著60年代的艱辛和70年代的血淚。到了80年代,也只有到了80年代,國內外出現有利的環境條件,才能做出這樣有價值的總結和認識。
未來的路很長。1988年雲南瀾滄‐耿瑪地震,作為20世紀80年代地震活動和地震工作結束的標誌,在歷史上畫上了一個句號。客觀地說,這個地震並不能完全標誌一個新的地震活動期的到來,因為2001年青海、西藏、新疆交界處發生的崑崙山81級地震,可能更具有劃分中國地震活動期的標誌性特徵。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75級海底大地震引發的印度洋大海嘯備受社會關注。實際上,若從更長時間全球地震活動的角度思考,這次地震事件更應引起中國地震界的關注。
每當我們翻閱上個世紀70年代發生的這兩次大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總有說不盡的體會和收穫,也總留有不少解不開的謎團和疑惑。高山仰止,瀚海俯臣。這就是歷史,一部真正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賦予人類的魅力和價值。
&ldo;應急避險&rdo;的昨天和今天(1)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修濟剛1976年夏天北京那段抗震救災的經歷,使&ldo;群眾緊急疏散&rdo;、&ldo;緊急避險&rdo;、&ldo;防震棚&rdo;、&ldo;抗震救災&rdo;這些概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體會。
震波襲來,北京陷入恐慌和救災1976年的夏天,唐山78級大地震波及北京。
當時的感覺,像是在一艘巨輪上,感受到緩緩的晃動。我被驚醒了,房間裡不用開燈,什麼都可以看清楚,聽得到房屋的木檁和椽子榫接部位拉抻的&ldo;咔、咔&rdo;聲,我注意著屋裡房頂各處的動靜,這聲音使我想到,再晃一會兒房子就會被拉散了。還好,晃動停止了,我這才走出屋子到院子裡來。我住的這個院子位於北京西城區的一個衚衕裡,這時候,院子和衚衕裡已經都是衣衫不整匆忙跑出戶外的人群了。
7月28日當天的傍晚,又一次強烈的地震襲來,整個院子和四周的房屋都在同步地搖擺晃動,院子比較小,加上各家搭建的廚房、小屋什麼的,我擔心如果房屋倒下來,哪怕是站在院子的正中間,也難逃被砸的危險,只好聽天由命。還好,這是唐山78級地震的強餘震,震動逐漸平息下來,房屋都沒倒塌,僅有一些損壞。
過後的幾天,北京市陷入了地震後的恐慌和救災的活動中,王府井百貨大樓被震掉了一個角,北京展覽館的尖頂的紅星也甩了下來,大量的老房、舊房倒塌或破損,北京市全市都在&ldo;抗震救災&rdo;。
當時,我正在西城區一所中學裡當教師和團委書記,一些學生團員和幹部組織起來到街道幫助維修房屋,學校的操場也成為了附近居民的&ldo;避險場地&rdo;。我擔任學校內避險營地的總指揮。
此時,北京市的幾乎所有居民都在露宿街頭,幾乎市內所有的空地,都搭滿了各式各樣的帳篷。地震後,天氣酷熱,又接連下大暴雨,給戶外住宿的居民們帶來很大的困難。
&ldo;防震棚&rdo;,那個夏天的獨特景觀我工作所在學校的操場在地震後成了理所當然的避難場所。
附近的居民湧進學校,用各種材料搭建五顏六色的地震棚。學校操場堆放的一些拆下來的木料,都被居民們充分利用起來,家家戶戶各顯其能,一般的是從家裡搬來木床,四周圍捆上木棍、竹竿,再繃上塑膠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