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2/3頁)
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選擇腳踏車,日夜兼程地趕往心中掛唸的親人居住地。
唐山震波蔓延的日子(2)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北京東郊火車站外,附近城鄉結合部的村民和市民都聚攏在站臺外的鐵柵欄處,看著從災區運來的傷員,重傷及時送往市內各醫院,輕傷又轉往其他城市,顯然全北京的醫院接待能力已經飽和。
與此同時,唐山及周邊地區的災民開始大批地湧到北京,有關唐山地震的小道訊息滿天飛。從7月30日開始,北京市的交通、衛生等許多部門紛紛組織了大量的機關工作人員奔赴唐山去&ldo;抗震救災。&rdo;
露宿街頭的生活全北京的各個角落,如同雨後春筍,迅速冒出了成片的簡易帳篷,漸漸地原材料不再是單一的塑膠布,而是鐵皮、木板、油氈、苫布,所有能夠遮風擋雨的材料土法上馬,全部派上用場。後來,這些建築物中有不少頑強地遺留下來,長期成為北京人口稠密的舊城區一個獨特景觀。
樓前、巷口自不必說,各個公園一律闢成臨時避難所。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崇文區,昔日空空蕩蕩的天壇公園,星羅棋佈地成了崇文區市民的最大新社群。地鐵站口也是眾人青睞的理想棲息地,不僅安全,而且涼風習習。
四個月前剛剛爆發&ldo;四。五運動&rdo;的天安門廣場,同樣是帳篷的海洋,曾被花圈緊緊簇擁的紀念碑,如今被帳篷死死包圍了,甚至連天安門觀禮臺也沒有放過,只要是遠離高大建築物的空地,都被有家不敢回的市民一塊不剩地統統佔領。
露宿帳篷,最大的困擾還不是嘈雜的噪聲,而是蚊子的叮咬。連日的暴雨,使蚊子家族如虎添翼,它們每晚都有享用不盡的盛宴。我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露宿,冒著生命危險,鑽進了那幢看似非常結實的安化樓,躺在宿舍的床上,但很快被值班的巡邏人員喚醒,勸說到室外。
工廠停產了,只有值班人員,還成立了急救站,搭起了集體防震棚。所有住在宿舍的外地職工,一律從蘇式的高層安化大樓撤出,睡在大通鋪上,昔日燈火輝煌的安化樓居民樓,變得冷冷清清。
不僅是崇文區一隅的安化樓,即使是熙熙攘攘的東四、西單這樣繁華地區和素有&ldo;中華第一街&rdo;之稱的王府井,高樓大廈裡也是一片漆黑,偶爾有一兩間亮燈,估計是臨時回來取東西,很快也就熄滅了。
與唐山大地震有關的後續報導,除&ldo;國防部取消了&l;八。一&r;例行的招待會&rdo;外,媒體再次沉默。若無其事的電視臺,播放著鶯歌燕舞畫面,剛剛攝製完成的近似紀錄片的故事片‐‐《南海風雲》和《雁鳴湖畔》,成了電視臺的主旋律。前者歌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如何偉大,後者反映辦合作醫療的階級鬥爭如何激烈。此外,大型的詩朗誦《理想之歌》也在反覆播放。
《紅旗》雜誌發表社論‐‐&ldo;人定勝天&rdo;,拒絕接受國外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援助(傳說美國和蘇聯都假惺惺地要提供援助),並號召全體人民&ldo;警惕階級敵人破壞&rdo;。
民間每天都流傳著&ldo;今晚有地震&rdo;的預言,沒有人敢偷聽外電關於唐山地震的報導,或許即使有也沒人敢對外傳播。天災的餘威一直沒有間斷,露宿街頭又為流氓和刑事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難得大好機會。關於發案率從未正式報導,但從8月15~26日10天裡,公開&ldo;鎮壓&rdo;(即槍斃)了兩批犯罪分子。
農村並非世外桃源8月16日和8月23日,四川松潘地區又發生了兩次7級以上的地震。由於正式的訊息渠道依舊被封死,各種危言聳聽的傳說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