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安全文化的人性化。應該說,由於全社會安全文化教育的不夠及時,不夠普及,公眾中發生一定程度的恐慌是災難事件中的正常反應,但由於災難本身及公眾的復甦的希望,人們的&ldo;人情味&rdo;開始變得濃鬱,人們及社會增加了一種對生命價值更深切的理解,這是安全文化的警策性作用。
其三,該如何展開國家層面的&ldo;728&rdo;唐山大震30週年紀念。面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萬多人),1998年米奇颶風(死亡近2萬人),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死亡20多萬人)的慘重災難,雖然人類正探求更準確的預報手段,但對於下一次災難何時臨頭,下一次大災是什麼,尚說不清楚。因此,中國極有必要從現在起認真研究並策劃好2006年&ldo;728&rdo;大地震30週年紀念行動。我以為,在確定並設立&ldo;728&rdo;為全國&ldo;防災減災日&rdo;的同時,要抓住7月28日的時機,做深全民的安全文化自護教育活動,建議應開展的活動是:(1)組織一次以&ldo;平安中國,和諧社會&rdo;為主題的全國安全文化普及教育的徵文及知識競賽,讓更多的&ldo;親歷者&rdo;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歷史及現實中災害&ldo;故事&rdo;,將系統化、專業化的安全文化知識傳授給公眾;(2)組織一個高水準的以&ldo;人與自然,如何應對突發災害危機&rdo;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重點總結20世紀以來國際社會及各國面對自然巨災及特大型事故(高風險危害)所採取的對策,經驗與教訓。此會議應由中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力求反映出中國對全球安全減災事業的新貢獻;(3)組織國內專家再一次站在21世紀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視角上全方位思考唐山&ldo;728&rdo;大地震,其命題包括:唐山大地震作為人類災難的極致,是否可以成功預測,使那些悲劇不發生;唐山大地震屬地域性災難,如何防止並減弱它的社會振盪及影響,是現代社會極為關注的社會問題,對此應如何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更加有效的工作;唐山大地震給今人的頓悟是如何高舉&ldo;科學減災&rdo;的旗幟,客觀地對災情完成從預警、防範、救援、搶險、恢復生活全過程。在大地震腹地的開灤煤礦,30年前由於有&ldo;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rdo;的抗震思想指導,使井下萬名礦工在大地震到來後成功脫險,其意義在於它為人類防災減災提供了科學範本,然而對此我們宣傳的為什麼太少……
唐山大地震、印度洋地震海嘯使我們深感,人是渺小的,但在與災害的抗爭中,人又是偉大的和能有所作為的。在防災減災這場悲壯的人與自然的較量中,人性如建築一般經歷了破碎與再組合。災害雖可抹掉一切城市的痕跡,但人類及其人性的力量最終會全面凸顯出來,會升華起在新世紀條件下中華民族對生存與生命意義的認知,這或許才是我們超前研討&ldo;十一五&rdo;國家安全減災文化宣教計劃的緣故之一。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