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戰前籌備 (第1/2頁)
遙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遠陳述完畢,發現劉備面色憂慮,遂關切詢問:
“主公為何愁容滿面?是否我對形勢的分析有誤,或是主公有其他難以啟齒的顧慮?”
劉備聞言,緩緩開口:
“軍師,實不相瞞,朕近期常常思索,如今曹操、孫策與朕三足鼎立,都在養精蓄銳。”
“假設天下能一直如此安寧,難道不是更好的局面嗎?”
“畢竟戰亂已持續太久,無數生命消逝在戰火之中,朕不願再見到士兵們血染戰場的悲慘畫面。”
高遠理解劉備的心態變化,他深知這一年劉備的身份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流離失所的劉備如今貴為帝王,享受著權力的榮光。歲月的增長,也讓他逐漸失去了青年時的豪情,轉而渴望內心的平靜。
然而,他提醒劉備,此刻不應沉溺安逸,而應抓住機會,為永恆的和平奮鬥。
他勸說道:
“主公的想法固然有道理,但我並不贊同。”
“天下局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主公擔憂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那麼我們更應終結這個時代。”
“這樣的和平不會持久,若讓曹操或孫權壯大,他們終會再次挑起戰端。”
“那時,我們的優勢可能不再,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屠殺和死亡。”
“因此,請主公果斷決策,結束亂世,為天下蒼生帶來恆久的安寧。”
高遠深知,劉備心中的理想無非是平定這紛亂的三國時代。
然而他自己的志向,卻在亂世終結之後更顯雄偉。
宏偉的目標,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實現。
因此,他不能再拖延,必須說服劉備迅速出兵,速戰速決眼前之事,以便為自己開闢更大的施展空間,創造更多輝煌的功業。高遠的激昂言論,觸動了劉備的內心深處。
見劉備有所動搖,高遠乘勝追擊:
“主公難道忘記了漢賊不共戴天,帝王之業不能偏安一隅嗎?”
“當年您對抗黃巾,勇鬥董賊,即使艱難險阻,您也沒有退縮。如今您已具備掃蕩天下的實力,為何要停下腳步呢?”
“荊州戰役,您拿下半生的榮華富貴做賭注,若非您的英明果敢,我們怎能取得勝利?”
劉備聽完,長嘆一口氣:
“朕也不解何故,或許年歲漸長,進取之心不再熾烈。”
“幸得軍師提醒,朕方覺醒。漢賊不共戴天,帝王之業不能偏安,此話銘記於心。”
“那麼,接下來的軍事計劃該如何實施,請軍師詳述。”
高遠見狀,呈上一份奏章,裡面載滿了他的戰略構想。劉備展開奏章,高遠逐一解說:
“目前我軍士氣高昂,糧草兵器充足,正是出征良機。”
“身披鎧甲的將士們都渴望為主公建功立業,軍威正盛。”
“荊州水師已訓練完備,我提議先向東征討孫策。”
劉備贊同地點點頭,繼而問:
“如依軍師之計,此戰統帥應由何人擔任?”
高遠毫不猶豫地回答:
“微臣願親赴荊州前線,擔當軍事總指揮。”
這話並非高遠的傲慢自大,而是深知在國與國的大戰中,選對主帥至關重要。
主帥的每一個決策,都將深刻影響戰場局勢。
儘管劉備勢力強盛,但面對生死存亡之戰,孫策一方必將全力抵抗。
若孫策被逼至絕境,其戰鬥力將難以估量。關羽雖為名將,但如此大規模的決戰,需要高遠親自主持。
劉備聽聞高遠主動請纓,並未驚訝。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