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今日之所得 (第1/2頁)
未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來是王先生。”馮雲述寒暄著將人請進書房內屋。
這個名字他沒聽說過,對於此人的來歷他也多存了三分懷疑,但到底是士君子,自來與人相處都是以禮相待。
及至內室,二人相對而坐。
崔寄也未說明真實來意,只說前些時日路過蜀中,偶得了機會遇見懷闕先生。得與懷闕先生探討過天下勢,半日相談所得,遠勝十年苦讀。又說路過零陵停留了幾日,偶然得知懷闕先生大弟子如今也隱居零陵,幾番打聽後得知地址,故而上門來拜訪,也是求與賢者相識之意。
他這幾句話說得半真半假,馮雲述觀他言談舉止,只覺得聽起來卻也坦誠,頓時將心中原本的三分懷疑減去了兩分。
於是寒暄往來間,也不知是誰起了話頭,談及如今的天下勢,談到新朝內外之憂患,又談到如今政治主張朝野局勢……
馮雲述雖是個普通的讀書人,但他得懷闕先生教導,並不是閉門造車只管死讀書,向來主張行知相佐,故而也常尋著機會出門遊歷。即便因身份所限,無法看得更深的朝政局勢,但其目光高度便是在崔寄看來,也是少見的了。
而崔寄其人,世人所知的天下謀略第一人,其高度向來少有人能及,便是此刻在馮雲述面前刻意隱藏鋒芒,然而言辭間所流露的對於天下勢的瞭如指掌,也足夠馮雲述思之再思了。
此刻相談所得,對於馮雲述來說,已勝過他讀百卷書,行千里路了,於是越發欣喜,也越發大開談吐,不掩才學。
二人相談甚歡,短短半日竟生相惜之感。
而今日之所得。
於馮雲述而言,是往日裡未曾觸及的家國天下勢,心中名為出仕的那顆種子也開始萌芽,漸漸生出少年人的豪氣。
而於崔寄而言,是馮雲述這個人。
馮雲述之才,崔寄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其實來見馮雲述之前,崔寄早已讓人將他的背景生平調查得徹底,也看過他的文章,瞭解過他的事蹟。只是先前是停留在紙面,以及從旁人口中轉述聽聞,到底片面。而崔寄是帶著先入為主的審視,去了解這麼一個人,縱然有懷闕先生首徒之名在前,卻也難以讓他立時便對一個人推崇備至。
而此半日時間的暢談,試探有之,揣度有之,評判有之,但以崔寄之敏銳毒辣目光,也不得不承認此人大才。
若得機會引之入朝,假以時日可為賢臣。
一時相談暫止,馮雲述心中感慨激盪,就著坐席俯拜,連聲音也帶著些激動:“幸惟俯諒,天衢廣闊,先生鴻漸之儀,豈有量哉。”
崔寄對拜還禮:“馮先生謬讚,實不敢當。”
“今日得見馮先生一面,在下亦有所得。”崔寄扶起馮雲述,又道,“有一句話想問馮先生,又恐冒昧。”
“王先生只管開口。”馮雲述道。
“以先生之才避居零陵未免可惜,先生便未曾想過出仕,以一身才學盡數為我大淵新朝所用?”
崔寄此言一出,若在知道他身份的人聽來,也知道他是有納賢之意了。
只是馮雲述並不知他身份,雖揣度其身份恐怕殊異,但也未敢多想。
馮雲述笑容有些苦澀:“不敢瞞先生,縱有此意,卻無此路矣。”
“為何如此說?”崔寄不解。
“因為我姓馮,馮家已經堵死了我作為大淵子民的入仕之途。”馮雲述語氣自嘲中,也帶著一絲落寞。
崔寄突然想起先前送來的關於馮雲述的背景資料,當中有一小段似乎便是提及馮家沒落的緣故。
馮家曾是前元舊臣,前些年諸方勢力混戰中,馮家這麼個不大不小的家族在沉浮中折損了大半。原本這也沒什麼,新朝建立後,只要有才有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