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燁在太原府待了五天,對這位可敬的老人,王燁有許多話想說,最後還是宗澤,不耐的趕走了王燁。
王燁說忙自然是忙的,一圈巡視之後,回到燕京城,自然有許多事情要處理。
受限於時代,政務處理的效率是慢的。
除了打仗,也沒有多少著急的事情,所以王燁不在的時候,那就會有政務堆積下來,這不是說王燁給趙鼎授權能解決的。
政事即人事。
跟人相關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由趙鼎代勞的,比如說表忠心這事,他們能給趙鼎表忠心嗎?
還有告狀的事情,那不也得等王燁回來處理~
“呂卿是對趙相不滿?”王燁也是一腦袋包。
“嗯。”呂頤浩很是光棍,這也就是條件不允許,正相跟副相之間,鬧起來事情太大,不然朝堂之上,呂頤浩也不想給趙鼎留面子。
“呂卿先消消氣,這般又是為何?”王燁給呂頤浩倒了杯酒。
今天本是例行的,燁請人吃飯的日子,前面跟趙鼎吃飯的時候還好好的,誰知道這跟呂頤浩吃飯還吃出事了。
正副相政見不合,這不是鬧呢嗎?
“我看不過他做事磨嘰,他看不過我做事急躁,大概便是這麼個情況。”呂頤浩道。
嗯,說的倒是精闢,或者說準確。
正副手之間,有矛盾是正常的,呃,除了軍隊,軍隊的副將和這個一二把手一般都是好到穿一條褲子的。
文官群裡,一二把手一般沒法通力合作,這是從制度到權力劃分,一整套體制做下來,註定倆人沒法關係太好的。
比如一州之地,通判是知州副手,也是監督和鉗制知州的人物,知州倒了,通判接班。
這種情況下,知州跟通判要是真的關係好了,那還了得?
就像趙鼎和呂頤浩,要是他倆沆瀣一氣,呃,不是,是他倆關係太好,那王燁能接受這種權力架構?
當然,這是誘因,真正的原因,呂頤浩總結的也相當到位,就是性格不和。
趙鼎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人也越來越溫和了,做事少了些雷厲風行。
而呂頤浩,雖然年紀比趙鼎更長,但是性子是不穩重的,這是個報仇都不想隔夜的,自然做事也講究快。
“就說這海選基層鄉鎮官吏的事情,我意思是從速,縱觀史書,可曾聽聞朝廷培養官吏,趕不上開疆拓土速度的?這天下還有缺官的?”
“就咱們齊國治下這些人,便是差些,總比大宋治下現在那群官吏要好吧?”
“還寧缺毋濫,哪裡爛了?便是差些,也比空著好吧?”
呂頤浩也是心中有氣,酒多喝了幾杯,這話就說的更不客氣了。
王燁點頭,也明白了問題所在。
呂頤浩是想著做錯總比不錯要好,而趙鼎是覺得做錯還不如不做,嗯,就是寧缺毋濫~
說不上對錯,只能說這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對政務中突出矛盾的處理,有不同的看法和選擇。
王燁能說啥,只能說勸酒,和稀泥,然後說些模稜兩可的話。
這也就是王燁,但凡是其他人這麼說話,早被呂頤浩當面懟回去了。
呂頤浩自然也懂為啥,曾經王燁給他講過一個笑話,說為什麼做官的話不能說的太多。
說有一地知縣,衙門內有一老嫗,負責每日灑掃,他便說了句恁老那麼大年紀,還這麼辛苦···
然後第二日,這負責灑掃的便換成了豆蔻少女···
呂頤浩不覺得這是笑話,實際上,這是很大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若是王燁今日對官吏選拔髮表個明確的看法,明日朝堂,便能冒出來一堆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