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永樂大典》遷至京師紫禁城。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發生火災,《永樂大典》倖免於難。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帝正式任命高拱等人重錄一部《永樂大典》,以防患於未然。
自此,《永樂大典》有了正本與副本兩個版本。
但是,自嘉靖副本出世,永樂正本就去向不明,學界也無法破解,永樂正本始終是個謎題。時至今日,關於《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也有三種說法。
第一,燒燬說。
但是何人何時燒燬,又有三種看法。
一種是明萬曆年間廢於文樓大火。證據是晚明學者方以智的《通雅》中,有一段關於《永樂大典》的描述,這段文字的後面有方以智兒子方中履寫的註文:“《永樂大典》藏於文樓,嘉靖中火,上亟命救得免,覆命儒臣摹錄,隆慶元年始竟。萬曆中因三殿火,書遂亡。”
第二種說法是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在撤離北京時,廢於肆意焚燒宮殿之時,可惜沒有證據支援。
郭沫若在《重印永樂大典序》中也說道:“從此正本與副本分藏於文淵閣與皇史宬。明亡之際,文淵閣被焚,正本可能毀於此時。”也只是推測。
第三種則是說清初《永樂大典》正本改貯乾清宮,後乾清宮發生大火,《永樂大典》正本未能倖免。
第二,夾牆說。
明代的皇史宬是皇家檔案庫,專門存放《實錄》《聖訓》《玉牒》類。重錄本藏於皇史宬。
所以,有人認為《永樂大典》正本即藏在皇史宬的夾牆內,以備不測。
這顯然只是推測,沒有任何證據,不足為信。
第三,隨葬說。
有研究人員經過長期研究,認為是酷愛該書的嘉靖皇帝死後被送進了地宮。
然後呢?
《永樂大典》正本去向依舊是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