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第2/2頁)
[俄]尼·伊·雷日科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人被迫日日夜夜為了基本生存條件而掙扎。
要知道俄羅斯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它佔有地球上10的領土,但人口卻只佔總人口的24。它擁有極為豐富極為多樣化的原料儲量,巨大的智力資源和社會、人力資源,就其居民的生存條件而言,它具有躋身於世界各國前列的一切先決條件。然而,在這些條件和居民生活的實際水平、生活質量之間,卻存在著一條鴻溝,而且還在越變越深。
在葉爾欽統治的年代,俄國同美國相比,或者同離得比較近的其他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許多國情指標都災難性地惡化了。比方說,1998年俄國國家預算開支按居民人均計算要比美國少34倍,比芬蘭少43倍。
俄國在30年代曾經是歐洲的第二大強國,到了20世紀中葉,他同美國一道並肩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可是現在卻跌進了工業發展邊緣化的低谷。改革期間全國工業總產量縮小了一半以上。有些經濟領域出現了雪崩式的災難性的生產下滑。機械製造業產品產量縮小了60多。輕工和紡織工業的生產下滑了80多。許多部門企業的產品產量縮小了5倍。個別企業,其中包括那些構成城市骨幹的企業,實際上已經停止了生產,而它們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則喪失了生存的手段。
有些經濟部門整個地被消滅了,特別是工具機製造業、建築機械生產、農機生產、電子工業和工具製造行業,還有許多國防工業聯合體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經過這樣一番折騰之後,俄羅斯又怎能談得上對西方的獨立呢?
蘇維埃政權被摧毀後,沒有新建過一個電站,沒有建設過一個稍微像樣點的大工廠。這段時間有成千上萬的現代企業被關閉,被偷搶一空(我在這裡還沒有談到學校、醫療機構、俱樂部、圖書館、少先隊活動基地、幼兒園……這些後面我還要詳談),簡直就是一場反工業化運動。說明這種情況的不僅有數量指標,還有質量指標:實際上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現代生產容量已變得非常小,大多數經濟行業根本不具備競爭力,技術領域中的儲備能力已經變得無可挽回地老化,而它們的損耗也達到了60‐80的程度。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