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 (第2/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善長從容不迫道:“永業田始於北魏,的確規定不用歸還……但僅限於第一次分配永業田的男丁,如果趕不上,也就是說子孫後代,只能從祖輩那裡繼承。當然了,如果人丁興旺,人口越來越多,這時候朝廷還有空餘的土地,也會按照頂數授予永業田,但要是土地不夠……那就沒辦法了。”
老李侃侃而談,包括朱元璋,都側耳傾聽,這位真的談到了關鍵的地方。
張希孟尤其感觸深刻,因為永業田只授不收,卻是不合理。換句話說,永業永業,只是第一批趕上的有幸,後面的只能看天意。
雖然這麼辦跟均田的初衷大相徑庭,可仔細想來,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張希孟無奈搖頭,他一時還想不到。
“李先生,按照你這麼說,永業田和口分田就沒什麼區別了?”張希孟虛心問道。
李善長笑道:“還是區別不小,實際做事之中,第一次授予的永業田是不需要交回的,後面或許還有永業田,按照道理來說,應該交回,重新劃分……但多半不會,畢竟辦事的書吏差役也要自己的腦袋啊!別說永業田,就連口分田,過了一兩代之後,你也收不回來了。”
張希孟聽得格外認真,仔細咀嚼李善長的話,不斷推演,他終於弄清楚了緣由……假設一家的祖父,是第一代得到永業田的,一共二十畝,他有三個兒子。
祖父死後,把這二十畝給了長子。
另外還缺四十畝。
這時候朝廷還有多餘的土地,就把這四十畝補上了,給了二兒子和三兒子。
可是到了第三代人,三兄弟也都是三個兒子,這就是九個孩子了。
祖父的永業田,只傳給長房長孫,那就有八個孩子需要一百六十畝永業田。
除了上一輩的四十畝之外,還要從朝廷討要一百二十畝。
可是到了這時候,朝廷拿不出一百二十畝永業田,沒有多餘土地了,這個均田制也就崩潰了。
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另外一家,他們運氣太差,生不出這麼多男丁,結果第三輩只有一個男丁,這時候朝廷理論上就能從這家收回一些永業田,撥給人丁多的那家。
可問題是誰願意白白把自家的土地交出去嗎?
一定會想各種辦法,拒絕上交土地。
再有,進入太平盛世,人口滋生,土地肯定是不夠用的。
到了那時候,就如李善長所講,人丁滋生之後,別說什麼永業田口分田,任何一個人家,分到了土地之後,就死也不會鬆手,除非活不下去,才會賣命根子!
這時候官差衙役還想收回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完全就是虎口奪食,等著跟家家戶戶拼命吧!
別看老百姓老實,肯定真正動了他們的命門,這幫人可不會客氣。
各地都有為了水源,為了一點土地,大規模械鬥,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大規模爭鬥,打到頭破血流,也是常有的事。
誰敢進村子要土地,保證能打你個頭破血流,屍橫遍野。
一句話,當人多地少,瘋狂捲起來,法令再好,也抵不住殘酷的現實。
想到這裡,張希孟的神色也凝重起來,再看他自己所寫的,貌似也不是那麼高明啊!
那能不能取消口糧田?單純平分?
張希孟又搖了搖頭,因為取消了口糧田,勢必一體納糧,對於窮苦少地的百姓來說,絕對是噩夢。
“李先生又有什麼高見?敬請指教。”張希孟虛心問道。
李善長想了想,笑道:“不敢說指教,雖然過了幾代人之後,這套方略也未必管用,但是如今看來,卻是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我只有兩條建議,第一,告訴所有百姓,口糧田只有這一次,日後再滋生人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