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岡嶋二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年間的創作廣度絕非一般作家單靠&ldo;取材&rdo;便能達成,而是兩人在知識層面的互補結果,德山與井上在各個領域方面的喜好,幾乎毫無重疊。
也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多采多姿的作品風格吧!
▼故事、主題至上論
除了避開&ldo;樣板化&rdo;的創作風氣外,岡嶋二人還有一項與當代作家不同之處‐‐很少創作系列角色。
二十八部作品中出現過的系列角色只有在《吾乃萬事通大藏》(短篇連作集)中登場的釘丸大藏,《該死的星期五》、《非常加爾底亞》的&ldo;山本山二人組&rdo;,及《不眠夜的殺人》、《不眠夜的報復》的&ldo;搜查〇課三人組&rdo;而已,且出版冊數不超過兩本。
或許從某方面來說,&ldo;系列角色&rdo;也算是一種&ldo;樣板化&rdo;,不過追根究柢,還是要歸因於執筆者井上泉&ldo;喜新厭舊&rdo;的人格特質,與他的寫作理念‐‐他原就不是&ldo;從角色、人物出發&rdo;的單一舞者。
大抵來說,&ldo;從角色出發&rdo;與&ldo;從劇情出發&rdo;的創作者,兩種創作策略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前者好比先決定好演員名單的即興舞臺劇,作者給予每一名角色性格後,賦予故事一個開頭,再由人物的個性決定劇情如何發展;反之,後者就像依照劇本挑選演員的電視劇,作者決定好欲呈現的主題及劇情走向後,再根據大綱設定登場人物,這些角色的性格與身分設定都得配合故事才行。
一般而言,&ldo;從角色出發&rdo;的作品,登場人物個性鮮明且獨特,劇情卻在往不受控制,無法抵達令人滿意的終點;&ldo;從劇情出發&rdo;的作品,故事的結構性較強,邁向結局的過程相對順利,但人物塑造較平板(或是流於典型),無法深入描寫人性。當然也有兩者兼顧的傑作,但比例不多。
岡嶋二人則近似於後者。井上泉在回憶錄中提到:&ldo;我的小說本來就不打算描寫人性(當然他也肯定這類作品的價值),對我而言,登場人物只是&l;棋子&r;,是為劇情而存在,是為將包含故事的小說全體引導至同一個方向而存在……(略)不過我也必須賦予角色們對應的存在感,即使是&l;棋子&r;也得下一番工夫,讓讀者感覺不出他們是&l;棋子&r;。如果登場人物都如橡膠人偶般單調,讓者是感受不到樂趣的。&rdo;
換句話說,井上的創作態度是&ldo;在劇情走向的限制下&rdo;儘量給予登場人物鮮明的個性,反之,若某人物塑造會妨礙想呈現的劇情主旨,他會毫不猶豫地完全推翻。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岡嶋的純本格創作《於是門被關上了》,井上自承這部作品的原稿寫了兩次,第一次完稿後因書籍的發行延期,他又拿回去重改‐‐只因為他覺得角色性格無法呼應故事主題。這便井上對創作理念的堅持。
▼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
藉由這般&ldo;劇情導向&rdo;的作法,讀者可以發現岡嶋二人是很重視&ldo;閱讀過程&rdo;的作家。
比起意外的真相或&ldo;一口氣揭開謎團&rdo;的俐落感,岡嶋更看重&ldo;逐漸逼近事件核心,如此令人興奮的過程&rdo;。井上泉早期讀過松本清張的《砂之器》,對故事裡今西刑警不斷奔走、迫近真相的劇情描寫,產生這樣的體悟,他認為有趣的不是詭計本身,而是詭計的呈現方式與解開詭計的經過。
因為重視&ldo;過程&rdo;,岡嶋的作品中少見同一個謎團從頭懸唸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