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石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遭到德軍的激烈抵抗之後於10月1日進佔那不勒斯。此後,盟軍與德軍處於僵持狀態。 在1943年11月開始的德黑蘭會議上,美國和英國再次明確表示1944年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決心,蘇聯則希望儘快確定此次作戰的盟軍最高司令人選。艾森豪在會後被任命為指揮&ldo;霸王&rdo;行動的盟軍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抵達倫敦,組建盟國遠徵軍最高司令部。經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同意,艾森豪任命特德為副司令,史密斯為參謀長,布萊德雷為美國地面部隊司令,蒙哥馬利為英國地面部隊司令,拉姆齊為海軍司令,利馬洛裡為空軍司令。按照艾森豪設計的體制,上述軍種司令擔負著雙重角色:一方面,軍種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員,參與最高司令部制定計劃的工作;另方面,軍種司令是整個軍事行動中指揮具體作戰的司令,擁有各自的司令部。為了獲得諾曼第地區的制空權,艾森豪將在英國的戰術與戰略空軍完全置於其控制之下。
第一部分艾森豪 五星上將(6)
盟軍最高司令部會議艾森豪和他的將軍們
早在1943年3月,盟軍就在倫敦成立聯合參謀機構,研究和擬制歐陸作戰計劃。艾森豪在原有計劃的基礎上主持制定的&ldo;霸王&rdo;作戰綱要包括:在諾曼第海岸登陸並突破敵軍的防禦陣地;用兩個集團軍群實施寬大正面追擊,重點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進逼德國邊境並威脅魯爾,右翼要同從南面進攻法國的兵力相連線;取得比利時、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著德國佔領區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兩翼包圍魯爾的方式發動最後進攻,重點再次放在左翼,隨後朝著當時決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國;攻擊發起日定為1944年6月5日。與此同時,集中於英國的盟軍加緊進行以兩棲登陸作戰為重點的協同作戰演練,相當數量的登陸艇、特種坦克等逐步裝備部隊;空軍頻繁出動,以重創德國空軍,掌握制空權,孤立突擊地帶;情報部門透過&ldo;超級&rdo;和&ldo;魔術&rdo;破譯機構獲取德軍情報,氣象部門則密切注視氣候變化;開始製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設透過海峽的輸油管道;採取軍事欺騙措施,使德國最高統帥部判斷失誤。&ldo;霸王&rdo;行動實施前夕,盟軍在英國共集中兵力38個師(287萬),坦克5000餘輛,艦艇9000餘艘,飛機13000餘架。 處於防禦地位的倫德施泰特的德軍西線部隊(轄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和布拉斯科維茨的g集團軍群)共59個師;施佩勒的空軍第3航空隊和克蘭克指揮的西線海軍叢集,力量明顯薄弱。令人費解的是,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頗受限制:無權向施佩勒或克蘭克下達命令;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無權調動任何裝甲師;戰鬥行動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區的所有陸軍部隊管轄的範圍,縱深不得超過20英里。此外,倫德施泰特、隆美爾和最高統帥部之間在防禦計劃方面亦有較大分歧。 6月4日,在盟軍作戰會議上,艾森豪根據氣候形勢的變化,果斷地決定將攻擊發起日改為6月6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