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石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斯在德意法西斯支援下發動內戰。艾登要求實行不干涉的原則,並與法國政府公開交換武器禁運備忘錄,約定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希望透過&ldo;不干涉&rdo;來減少戰爭的危險。艾登反對蘇聯和各國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的正義鬥爭,也反對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內政的干涉。 艾登的外交政策構想與1937年5月出任首相的尼維爾•張伯倫產生矛盾。張伯倫夢想透過讓步和犧牲別國利益取得所謂&ldo;一代人的和平&rdo;。艾登則要求推行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外交,否則&ldo;在這個劍拔弩張的世界上任何外交政策也不會有獲得成功的希望&rdo;。1938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透過一切手段阻止德意法西斯獨霸世界的建議,艾登則表示&ldo;我們應該立即接受羅斯福的建議&rdo;,主張加強與美國和法國的聯絡與合作。而對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和西班牙法西斯的活動,艾登認為不能在與這些國家的法西斯獨裁者妥協的前提下進行談判。張伯倫不同意艾登外交政策的原則和方法,一再越過艾登主管的外交部,竭力干涉外交事務。艾登對此極為不滿,於同年2月辭去外交大臣的職務。有著&ldo;綏靖船上的大副&rdo;之稱的哈利法克斯勳爵繼任外交大臣。艾登辭職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應。 艾登辭職不到一個月,德國法西斯吞併奧地利。張伯倫夥同法國的達拉第,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納粹德國的《慕尼黑協定》。這個協定遭到艾登和邱吉爾等30名保守黨議員的強烈反對。不僅如此,艾登和邱吉爾等人還認為,必須與蘇聯取得諒解並結成聯盟,才有可能獲得和平。在形勢和輿論的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派出代表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談判。艾登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去莫斯科談判,但被張伯倫拒絕。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艾登重新入閣,任自治領事務大臣。此次回到內閣,除主管部門的工作外,艾登在其他工作上都不能起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