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沙漠的何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距離她休學回家已經過去一個月多了,在這一個月中,她學會如何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深刻體會到了這個時代的“農民”是一個多麼令她恐懼的職業。
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第一件事是剁豬菜,兩大籮筐的豬菜,要剁半個多小時,溼噠噠的,夏天還好,要是寒冷的冬天,剁完整個手也僵完。
剁完豬菜,餓了吃點白粥,不餓繼續幹活。接下來要乾的就是挑水,挑滿兩大水缸,然後洗全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就可以吃飯了,吃完飯要去幹地裡的活。
春天剛開始,首先要的就是種玉米,先挑糞水去地裡,再整理地裡茅草,用牛把地犁起來,再把糞水肥料玉米按一定順序放好,再填土。
種玉米相對種其他農作物來說,算是不怎麼辛苦的了。種花生,種稻谷那工序更多。
何況,春天還不算最忙的時節,最忙的是暑假那兩個月,忙收玉米,忙收花生,忙收稻穀,又忙新一輪插秧,也就是種第二季稻穀,還忙種紅薯、木薯之類,總之一刻都不得停。
收玉米的時候,玉米是要一顆顆掰下來,挑回家裡,曬乾,等農忙過後再手工脫粒,玉米杆子也不能丟的,砍下來,綁成一小束一小束,再堆起來,堆成一個尖塔,待過冬拿回去燒火。
梁翠家的玉米有幾畝,一干就是七八天才完,肩膀被扁擔壓得,那是痛了、紅了、腫了,再到好了,這個過程的苦只有經歷了的人才懂。
收花生收紅薯等也都一樣,其中收稻穀最累最苦,一顆顆割下來,抱到田埂放好,再挑回打穀場脫粒曬乾,工序更多更累,而且趕時間,短短十天八天內必須完成,否則稻穀會熟過頭,還影響下一造插秧。
最最令梁翠不適的是,稻田是有水的,水裡有螞蟥,收稻穀和插秧,除了苦累,還要提心吊膽擔心螞蟥來咬,關鍵擔心害怕沒用,螞蟥照樣來,所以每天時不時就要從自己腳上扯下一兩個趴著吸血的螞蟥。
那種感覺,無法言喻,太讓人崩潰,可是崩潰了也還得繼續……你沒有停下的權利……
梁翠之前還小,週末或者假期,都是幹些相對比較輕鬆的活,比如燒火,洗衣服,放玉米曬稻穀之類的。偶爾幹一些重活,也是幹一下休息一下偷懶一下。但現在梁翠算長大了,家裡奶奶老了,爸爸這一兩年身體好像不太好,太重的活媽媽不讓他幹,再加上小叔過年後把三姐帶去廣東打工了。
是的,三姐才十五歲就要去打工賺錢了。三姐她四年級沒讀完就怎麼都不願再讀書,只能回家幹活,好不容十五了,廣東那邊有些織布廠願意收了,所以她就和小叔走了。畢竟在工廠織布總比在家裡幹活輕鬆,還有錢拿,雖然不多。
這種情況下,梁翠算主要勞動力之一,什麼重活都要乾的,只不過是可以乾的慢些,分批次,比如挑水,一次少挑點,多走幾次就好。但沒有偷懶的機會了,休息可以,也不能久,因為這些活都是你的,沒有人會幫你,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幹完,要不,會挨媽媽罵,打也是有的。
這可不是開玩笑,那是真打。
記得一年前有一次週末,她不想去放牛,就躲起來。
別以為放牛是輕鬆活,那是相對農忙時節來說的。在寒冷的冬天,放牛一點都不輕鬆,因為你要跟著牛在丘陵上走,一走就是一整天,又冷又下雨的時候,到處溼噠噠,泥濘不堪,連坐下來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還會冷地瑟瑟發抖,但你還得跟緊牛,拉住繩子,它吃到哪你跟到哪,丘陵上一塊塊土地,只有土地和土地間的邊界才有草給牛吃,有些地裡還種著冬天能生長的蔬菜,你要防止牛吃到蔬菜,否則你就等著捱打。
除了這種苦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那時梁翠剛準備上三年級,正是農忙時節,她幫忙放牛,結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