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有時候聽話比有能力重要 (第1/2頁)
種土豆得西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趙國在戰局上處於劣勢,長平地區的重要性,迫使趙國必須拿回長平的控制權。
畢竟,長平的控制權直接關係到趙國首都邯鄲的安全。
而秦國方面則沒有趙國那麼迫切,畢竟,就算長平拿不下,秦國首都咸陽距離長平也還遠的很,趙國想威脅咸陽的安全,先過了函谷關再說。
所以,在戰局不利於趙國的情況下,想要改變戰局的,並不是秦國,而是趙國。
因為,長平對於趙國和秦國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致命傷,一個是輕傷,雙方的著急程度自然不一樣。
而戰局的不利,則導致了趙國高層方面的決策導向。
而且,趙國本身決策層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國國君是趙孝成王,趙孝成王成為趙國國君,雖然已經有六年時間了,可是,在最初的三年時間裡,趙國的實際權力,並沒有在趙孝成王的手上,而是在趙孝成王母親的手上。
一直到趙孝成王的母親去世,趙孝成王才算是真正擁有了對趙國的控制權。
所以,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趙孝成王完全可以算是一個新王。
而對於一個剛剛從自己母親手上接過趙國最高權力,並且成為了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排名第二國家的君王,趙孝成王必然是想要有一番大作為的。
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句俗語可不是亂說的。
新上任的領導人,總想著搞一些大事,一來,是為了增加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威望,讓麾下的百姓看看,他們的領導人是一個有能力的好領導。
二來,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
這樣的存在,在歷史當中並不少見,尤其是,之前趙孝成王還被自己母親壓制了好幾年時間。
一朝得權,自然想要整波大的。
所以,趙孝成王看不得前線戰局不利,因為這會讓趙孝成王感覺,自己之前的決策是錯的,會讓人懷疑趙孝成王的能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趙孝成王迫切的需要改變前線戰況。
因為廉頗不願意主動進攻,畢竟,趙孝成王是在遙控指揮,並不清楚,趙國軍隊不是秦國軍隊的對手。
進攻的話,趙國敗多勝少。
至於說,為什麼趙孝成王一定要換掉廉頗,其實和廉頗的出身以及上位有關係。
首先,廉頗是趙國代地人。
有人會說,這代地不也是趙國領土嗎?出生代地有什麼區別?
可是,對於趙國曆史稍微有一些瞭解的人都知道,以代地為代表的北趙國,和以邯鄲為代表的南趙國之間,雖然同屬於趙國國土,可是,兩個地方的人心不說齊心協力吧,起碼也是貌合神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趙國的國情有關。
趙國有一個傳統,那便是政變,自打趙國建立以來,政變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趙國十二代君王,一共發生了十一次政變,可以說,一代一次。
而基本上,每一次政變,都有代地邊軍的影子。
因為,政變者往往需要軍隊支援,可邯鄲周邊軍隊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於是,代地的邊軍,便成為了政變者的天然盟友。
由於代地邊軍長期參與趙國政變,導致歷代趙王對於代地出身的將領,都保持有一定的警惕心理。
廉頗之所以會被調離,和其代地出身有很大關係,後來的李牧不受趙王信任,其實也和李牧代地出身有關係。
加上,廉頗是趙孝成王的父親提拔上來的。
對於廉頗來說,他如今的地位,是趙孝成王的父親給的,不是趙孝成王給的。
我們要明白一句話,人事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