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頁)
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底下我說一下,康熙第二個就是慎,康熙慎政。康熙這個人處理軍國大事非常謹慎,可以說慎之又慎,不是腦門一熱一拍板就這麼辦了,不是這樣的。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康熙慎政的情況,我就舉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什麼呢?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就是他重點要抓三件大事,第一是三藩,第二是河務,第三是漕運。河務和漕運實際上是一件事情,三藩他又平定了,實際上他重點就是一件事情,就是治河。他把水利這個事情寫在他宮廷柱子上,我們平常說座右銘,他就變成柱右銘,每天提醒他,重視啊,康熙親自派侍衛赴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裡,繪製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就是黃河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
任用能管,就是賢能的官員治河,那庸官他治不好河還貪汙,他任用了兩個重要的官員,一個叫靳輔,一個叫陳潢,他任用靳輔做河道總督,靳輔每天給康熙上八個奏章,陳述自己對治河的意見。
治河當時發生了意見分歧,嚴重分歧。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治了黃河以後,就淤出了一些土地,靳輔的意見就把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錢繼續治河。另一種意見是淤出的土地給當地的豪紳,給他們。第二個,黃河的河口地方,水流入海不暢,靳輔的意見是把河堤加高,讓河水沖沙,把泥沙衝到海里。于成龍的意見不同意,說把黃河入海口的地方開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嗎?你那樣的話,海水倒灌。靳輔說那不行,你河堤高的話,在河堤底下那河一泛濫,人不就跑到魚的肚子裡去了嗎?康熙怎麼辦?讓他們兩個人御前辯論,開朝廷會議,到康熙面前各抒己見,互相駁難,但是各說各的道理,康熙還是不能決定,他沒有支援一方,反對一方。
集思廣益,就是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鄉在黃河有關的地方的,你們每個人要寫一個意見,你的看法,上奏到康熙,康熙就看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做了什麼決定呢?就支援了于成龍的意見,免去了靳輔河道總督的職務,于成龍就任之後,就治理。
那他兩個人發言到底誰的對?于成龍治了一段河之後,康熙視察,沿河視察,康熙經過實際調檢視,于成龍還是用了靳輔的辦法。把靳輔的官免了,康熙沒有文過飾非,因為靳輔的官是我免的,我宣佈給靳輔平反,恢復原職,治河就有很大的成就。
從御前辯論到集思廣益,到御前會議,到親自下去視察,到自己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前前後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康熙在重大決策的時候,可以說是慎之又慎。我們講了康熙的歷史地位,和康熙的八個重大的歷史貢獻,又講了康熙為君之道的兩個法寶,就是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關於康熙對臣民講仁愛,對西學講吸納,對子孫講教育,這三個問題,我們下一次再講。
清十二帝疑案(六)康熙(下)
內容簡介: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燁,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順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剛剛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他的祖輩雖然騎著馬從關外打到關內,建立了清王朝,但實際上交給他的並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凌幼主的輔政大臣鰲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權勢,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經過8年奮戰,一舉平定了戰亂,維護了統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頭腦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地處理民族之間的關係,從而開創了康乾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