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第1/3頁)
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華西村當時購進的鋁錠每噸六千多元,三個月後就漲到了每噸一萬八千多元。&rdo;‐‐就因為吳仁寶的一個會議,華西村便賺了近一億元,企業家敏感的價值彰顯無遺。事實上,對於社會風向的敏感並非吳仁寶一人,聯想的柳傳志因著1978年《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科學養牛的文章而嗅出中國將變之風;而霍英東則是透過觀察北京首都機場大道旁的裸體畫像是否被撤走而感悟商機的‐‐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企業家有時就是天生的,吳仁寶正好是其中一個。
1961年,華西建村,吳仁寶任村書記。當時,人口六百六十七人,&rdo;集體資產兩萬五千元,欠債一萬五千元,人均分配才五十三元,下設十個生產隊,可耕地八百四十一畝。
當時的華西村,和當時中國大多數貧困農村一樣,土墩窪地星羅棋佈,草房瓦房參差不齊,八百多畝地被分成一千二百多塊,是遠近聞名的窮村,甚至不少人家只有靠出去要飯為生。男的討不到老婆,女的嫁不出去是常有的事。風調雨順的年景,勉強填飽肚子,遇上一點自然災害,村民們就只能在溫飽線下苦苦掙紮了。
一首華西歌謠唱道:半月沒有雨,苗要枯黃;一場連夜的大雨,華西的低田又要沒掉了。
&ldo;窮夠了!窮透了!&rdo;這是吳仁寶和村民們想改變華西面貌、改變自己命運的內心吶喊。於是從那時起,吳仁寶帶領華西人,走上了一條別樣的農村發展道路。
◆七天吃了七千頭豬
1975年11月底,蘇州地區太倉瀏河工程開工,蘇州地區八縣有七縣的工地上已紅旗漫捲,人歡馬叫地幹起來了,惟獨江陰縣工程段上冷冷清清,杳無人影,而那時江陰縣縣委書記正是吳仁寶。一天、二天、三天過去了仍無動靜。工程總指揮急了,第四天,叫人打電話到江陰縣委辦公室,催民工上工,江陰方面的回答是過兩天就到。工程總指揮一聽匯報,火了,伸手奪過話筒說:
&ldo;請您找吳書記!&rdo;
&ldo;吳書記下鄉了。&rdo;
&ldo;你們的工程怎麼辦?&rdo;
&ldo;昨天縣委常委會研究過,說做好充分準備,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還要爭取奪魁呢!&rdo;
總指揮將信將疑,嘀嘀咕咕地放下了電話。但吳仁寶的性格和工作作風又使他不得不相信江陰方面的答覆。第七天,江陰民工浩浩蕩蕩滿載著米、肉上工來了,那場面不亞於淮海戰役支前的陣勢。
12月4日、5日兩天,吳仁寶到工地慰問,鼓舞士氣。工程進度表上,江陰縣直線上升,很快超過了兄弟縣。晚去了一個星期,卻一舉奪魁。民工去得晚,回來得早,返回時,車上還裝著沒吃完的糧食。
蘇州地委書記劉錫庚高興地表揚江陰人民幹勁大,讚揚吳仁寶強將手下無弱兵。可兄弟縣都懷疑,江陰肯定是使用了什麼&ldo;秘密武器&rdo;。
後來挖澄西利港河,江陰人更神,七天全部竣工。劉錫庚拍著吳仁寶的肩膀說:&ldo;老吳,挖太倉瀏河時,一些縣都叫我問問你有什麼絕招或什麼秘密武器,這次我抓到了,有人向地委告你的狀了,說你挖了七天河,吃了七千頭肉豬,破壞了國家徵購計劃。&rdo;
&ldo;國家計劃我們已完成了,這個他抓不到什麼把柄。說我們吃了七千頭豬,我們七幹多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還不夠一頭呢,我看不是吃多了,還吃少了呢。&rdo;
劉錫庚聽後哈哈大笑起來:&ldo;老吳,你說你是怎麼把民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的,我給你保密。&rdo;
&ldo;我說給你,你還真得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