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3頁)
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交流,他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當時萬科已走過二十年歷史,王石回顧往昔時感慨:若不是他在1983年時來到深圳,至今他可能還只是一個鐵道兵。而若早來幾年或晚來幾年,人生軌跡也將截然不同,早來幾年深圳尚未開發,他可能等不及機遇到來便已激情耗盡;晚來幾年則又可能錯過其後洶湧而至的企業家年代,也便不會有後來的萬科與王石。這樣的道理也便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一樣,遠近一分,人類皆亡。命運往往如此,天降大任於斯人時,偶然之中亦必然,而這樣的人生感慨在我接觸的年廣久、馮侖、柳傳志、馬雲等很多企業家身上同樣能找到。
當然,閱讀他們的故事除了能感知命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ldo;為什麼是他們&rdo;的基因。這個大時代給了十幾億人共同的機遇,也創造了這段歷史最精彩的地方:在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日漸瓦解時,一群小人物在眾目睽睽下走上了前臺。但為什麼是他們而不是別人呢?年廣久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但他僅僅是一個文盲,平生只會寫&ldo;年廣久&rdo;和&ldo;同乙&rdo;(&ldo;同意&rdo;不會寫,只會寫&ldo;同乙&rdo;)幾個字;魯冠球初中未畢業便為了生計而輟學,但十年後卻撐起了鄉鎮企業的一面大旗;李書福現在是民企造車的代表,早年卻依靠野照相賺錢,還有劉永行、王振滔等等,如今顯赫的企業家,早年的歷史都充滿了狂野的草莽氣息。
這裡的反差都指向一個疑問:是什麼力量觸動這樣一群小人物覺醒,並最終進化為具有敏銳商業嗅覺的神奇動物?
三十年已逝,記憶散落一地。在我寫的《激盪三十年》序言中,我引用了法國人羅蘭&iddot;巴特的一句話:&ldo;我對歷史的本質始終迷惑不解。&rdo;儘管任何一次整理改革開放這段豐富而不可複製的歷史時總讓人疑惑,但我想當事人在歷史中走過的足跡卻是清晰的。便像我在三十年眾多企業家的故事中始終記得關於吳仁寶的那個故事:當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時,吳仁寶看到了&ldo;新聞聯播&rdo;的播報,當晚他連夜叫醒了華西村的幹部,第二天開始大量囤積鋼材,由此為華西村狠賺了一桶金,歷史的契機與企業家的魅力在此中彰顯無疑。而我一直認為,記錄歷史便是要記錄下這些迷人又令人深思的細節。
出於上面所言的記錄歷史和閱讀歷史的目的,編著此書時我便將目光放在了企業家成長中跟時代最相關的一段歷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到二十一世紀三個不同階段的三十位企業家成了這本書的主體,他們的故事便是歷史。而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正是那些個人歷程中重要的轉折時刻,匯聚成了我們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而對我來說,我亦有幸生於這個時代。
吳曉波
2008年8月於杭州運河邊
第一篇 八十年代記憶
第01章 年廣久:我就是一個改革的&ldo;傻子&rdo;
【年廣久小傳】
年廣久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第一個有爭議的改革人物。
1979年,四十二歲的年廣久在蕪湖乃至全國成了一個爭議人物。他是一個文盲,七歲開始在街巷撿菸頭掙錢,九歲做學徒經商,十幾歲接過父親的水果攤開始持家。1963年他因&ldo;投機倒把罪&rdo;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出獄後為了維持生活,年廣久炒起了瓜子。他不知從哪裡偷學了一門手藝,炒出來的瓜子竟非常好吃,一嗑三瓣,清香滿口,慢慢地出了名。這一年,他想給自己的瓜子起一個名字,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親被街坊稱為&ldo;傻子&rdo;,他自小也被叫成&ldo;小傻子&rdo;,於是索性叫個&ldo;傻子瓜子&rdo;,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