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3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存在臺灣本土的人,一百年來似乎都面臨國家認同的困惑。因為戰爭造成人倫乖離的現象,你認為造成乖離的癥結在哪裡?有沒有辦法打破這種乖離的狀況?
柏楊:您剛才已把問題解答出來,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戰敗。戰勝了當然就沒有這個問題,戰敗就是這樣子。
問:您是說因為戰敗產生這個問題……
柏楊:是的。假如說沒有戰敗,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好比法國,戰敗了就把阿爾薩斯、洛林兩省割給德國,戰勝了再把它要回來。二次世界大戰最初德國勝利了,再把它拿回去,後來法國勝利,再把它拿回來。這是整個國家的決鬥,失敗者充滿了無奈。
問:照這樣講,人的命運看來很悲觀;消弭國家認同的困惑,難道一定要用戰爭的方式?不能用其他的方式?
柏楊:這個認同問題……哎,除了“武力”,還有“時間”,時間可以培養出認同感。無論是多麼強大的國家或多麼衰弱的國家,比較起來,個人都非常脆弱。當狂風暴雨來臨的時候,自己沒辦法來抵抗。從歷史觀點來看,人生大多時間處於無可奈何之境,所以每個人都必須掙扎、爭取。
問:人結合成社會,脆弱的個體跟體制對決,在這個既定的基礎上,是不是可以給有權勢的人一些忠告?
柏楊:有權勢的人必須小心謹慎地使用他的權勢,任何權勢都有極限,即令是大獨裁者或山窩裡的土匪。使用權勢,好像把一個巨大的石頭從山上踢下來,他有能力下腳,但石頭既經滾動,他就沒有能力收回,包括踢石頭的權勢頭目,他也收不回。如果他輕易下腳,他就逃不脫懲罰。
問: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戰後嚐到苦果。戰時他們的作家或文化人,雖然無法挽回大局,但總也出來講過話。您覺得作家面臨這種情形時需不需要挺身發言?
柏楊:我覺得應該挺身而出,這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是人類才有的道德勇氣。無論壓力多麼大,有聲音比沒有聲音好,有聲音可能改變現實,假使沒有聲音,就永遠不可能改變什麼。
問:臺灣經濟發展快速,但經濟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好像有落差,如何趕上或提升?
柏楊:經濟發展而文化跟不上的社會,隨時都會崩潰。我們的社會忽然暴富,大家都有錢,而且不曉得錢從哪裡來。沒有把錢用在再生產,或用在文化活動上,而全浪費在色情和暴力上,經濟繁榮就會很快過去。好比股票的狂飆,六合彩的泛濫,大家都去賭了,誰來生產?沒有生產,就不能使我們的科技提升。只好全靠運氣,原來大家都勤奮,現在大家都不勤奮了,立國之道在哪裡?這是很可怕的現象。羅馬帝國衰亡的時候,大家追求享樂而不追求建設,過一天算一天;在窮困的社會中是可以理解的,在一個富裕的社會,就是黃燈,經濟的成長如果沒有文化輔佐,不能把人民素質提高的話,我們不過是一群穿花戴綠的動物而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很高興在這裡生根(2)
問:談一談您的文學觀或文化觀吧!
柏楊:假如作家對社會不存有愛心的話,文學作品就不過是一篇空話。作家應與社會息息相關,即使在形式上看起來無關,但它的精神應該與社會結合。譬如愛心、同情心、抗暴精神……這些都能夠透過文學作品表達。
問:做為一個作家,有沒有提供社會大眾優質文化的責任?怎麼去提供?
柏楊:應該有這個責任。如果作家不提供,靠誰提供?假使作家像普通暴發戶一樣,也腐蝕社會,社會腐蝕得將更快更爛。
問:最近有作家提倡後現代主義。在歐美特別是工藝上有所謂後現代主義,引進到臺灣來,但在臺灣的現實基礎上,文化狀況與整個經濟發展並不很平均,民眾的生活基礎還沒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