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具滋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不僅在日本,在美國、亞洲、歐共體,如果必要的話就成為他們國家的企業,在他們國家,根據顧客的需要設計、開發產品;和他們一起用他們國家的研究機構或基層設施,共同研究、開發、生產;作為那個社會的一員,僱用他的人,從開發到服務,都按那個國家的習慣進行經營。
現在,至少在經濟上已經沒有國境了。無論我們願不願意都必須同外國的先進企業競爭,尤其是在如今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只靠國內狹小的市場,是無法得到更大的發展的。所以,不能面向世界的企業,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被淘汰。不管路多麼遠、多麼艱難,都必須堅持下去。
前景藍圖(三)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三項工作中的最後一項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然而,想到社會對第三產業的反應非常敏感,談起第三產業不免有難以啟齒之感。我們的政府、輿論和國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對第三產業產生了這麼大的誤解,認為第三產業就是享樂產業、房地產投機、牟取暴利的服務、金錢買賣等等。
也許是這個原因吧,我們內部也有人一直持懷疑態度,雖說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否也謹慎為妙?
於是,有一次我見到世界著名的波克特爾(bechtel)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當面介紹了我們「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並問他:他們是否也象我們的社會一樣對第三產業持否定態度?他說:沒有第三產業作基礎,製造業就無法發展,並鼓勵我:你們的戰略是個很好的規劃。
我在前面已經反覆強調過,我並不是熱衷於享樂產業去助長高消費,也不會搞不動產投機。我是想辦正規的第三產業,以保障製造業的競爭能力,促進位造業的持續發展。
目前,因為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的增長,韓國的第三產業化比過去的美國和日本發展要快得多。在投資、人力、附加價值等方面,第三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儼然的現實。但是,政府和輿論仍然把「增強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放在首要地位。
但是,這不是靠口頭強調就能實現的。我在前面已經強調過,從根本上保證製造業的競爭力,促進位造業持續發展的有力後盾就是第三產業。所以,阻礙製造業辦第三產業,將導致削弱政府和輿論所強調的「增強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後果。
儘管千方百計地想辦好製造業,但由於作為社會間接資本的建設、開發部門非常脆弱,造成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的局面;不能透過流通銷售渠道取得消費者資訊,也就無法開發消費者喜歡的產品,這樣怎能期望製造業的發展呢?如不改變阻礙製造業發展的這種體制,不管怎樣鼓勵製造業的發展,到頭來只能加重製造業的空洞化現象。
如果說資訊是一切產業的神經,那麼金融就是一切產業的血液。我最擔憂的是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已經看破了韓國製造業體制上的弊端,趁開放浪潮,虎視眈眈地盯住了我們的第三產業,並不惜代價要控制韓國的經濟,尤其是韓國的整個製造業。
我們的政府和輿論,必須用真心關懷和幫助這些部門。我們產業的神經和血液,必須由我們來保護。樂喜金星,在第三產業中選擇幾項的標準就是「革新」。
首先在產品流通領域引進先進體系,鞏固國內市場基礎,將建立一個給顧客以更多實惠的綜合性流通體系,即實現產品流通環節革新。
與此同時,將參與城市建設、住宅建設等工程,緩解住宅緊張的情況,使更多的居民得到高質量的舒適的生活空間。
其次,促進顧客資料庫、資訊系統、服務視窗的一元化,實現資訊革新,透過整體的資訊系統服務網解決當今社會所有企業所面臨的經營上的難題。我們的宗旨就是銳意先導,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