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3/5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分、雛形工程。
民用部分,是指百姓用以居住與貯備、生產的部分。
儘管也有一定的自衛防禦軍事設施,但更多是起到隱蔽、躲避日偽的作用。
這部分,多半選擇在易守難攻的偏僻地帶。
或在山林中開挖出各式深坑,再在坑上方構築足以遮風擋雨的土木覆蓋,築成適宜人們居住、儲藏,乃至依託抗敵的設施。
或是藉助燕山山脈遍佈的火山熔岩洞、石溝坎,構築各式各樣既能抵擋風寒,又能確保安全、方便生產生活的設施。
有效組織、發動起來的人民大眾,其智慧與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以第一團直屬隊狙擊隊長魯志興的爺爺,魯富義老人所在的鬼臉峽村為例。
由於老人曾是清代新軍,具備一定軍事技能,被推舉為四十餘戶人家小村的村長。
老人不負眾望,選中打獵時發現的一處峽谷。
這處峽谷位於灤河上游支流深山中,溝套溝、谷套谷,草窪子、深水潭遍佈。
人行期間,如同進了**陣,辨不清方向不說。
還隨時可能跌入雜草掩蓋的亂石縫隙,滑入深不見底的小水潭,一命嗚呼。
魯富義跟幾位熟悉此處地形的老人,形象地稱之為鬼臉峽。
經過兩個多月努力,他們將幾十戶人家、三百餘口,分散安置在峽谷內。
有的人家利用巨石中間的狹小縫隙,伐取原木搭積木般修建幾間木屋,作為棲身處。
有的則看中高大廳堂般的透風溶洞,搬來零碎山石壘起一座只鋪了厚實茅草的小屋。
甚至有全家膽氣足的,在幾處陡峭石崖上打些便於上下的木樁,便將崖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幾個洞子改造成居室。
小鬼子跟二鬼子真要來摸進山來,搞什麼清剿。
首先要面對的是不要迷路,不要栽進深溝自尋死路。
然後小心隨處可能飛來的槍彈,砸來的手雷、手榴彈、土雷子,甚至居高臨下的石頭雨。
最後還有作為村子核心工事的幾個相通熔岩洞,外加幾處佔據地利優勢的懸崖臺地。
跟工兵團在其它地點完成的工程一樣,鬼臉峽的核心工事算是軍事級別,而非民防工程。
那幾個熔岩洞中,集體宿舍般的小格局,由村民們自行構築。
囤積的糧食,炊煮、取暖用的燃料,也是大家集體自備。
但洞口與那些臺地上的混凝土小堡壘,則是工兵團的那些鬼子、二鬼子為主,村民、民間工匠配合修築的。
尤其是三門笨重的清代架退鋼炮,更是懂技術的俘虜們,用電動捲揚機吊裝上去。
這樣充分利用山區地形與地勢,當然不止鬼臉峽一處。
驅使那些善於工程建造的俘虜,由聘請來的民間工匠配合,村民、駐軍協助的工程,是從外到內,漸漸延伸至霧靈山核心地帶。
掃了承德等地奪來的老式山炮、野炮,還有偷襲古北口繳獲的大部分不便機動的火炮。
都以這樣的方式,架到常人難以想象出的位置上去。
所不同的是,劃定為外圍的各處陣地附近,少有各類較大規模的民用設施。
而作為核心地帶的霧靈山等處,則多了許許多多居住、生產工事。
黨組織動員遷來的群眾,就不用說了。
就是那些原本已在附近村莊居住,有自己房舍的村民,都選擇了合適地點,搞起“第二套住宅”。
不僅將重要、貴重家當,未雨綢繆地搬到隱秘的第二住宅,
就連不便驅趕、攜帶的家禽家畜,都早早運送到新住地去餵養。
更有看得開的人家,所上村裡住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