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妙之門”,所說的便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玄之又玄”,即所謂“否定之否定”,“螺旋式發展”。
接下來,盧鴻又將矛盾、發展、絕對相對等等理論,一一述明,臺下眾人聽說,均覺得盧鴻所解《老子》,均是前人所未曾到處。雖然沒有先賢論述以為佐證,但卻自成一家,另人信服。
第十五章 最終對決
最為興奮的,自然還是崔三醉。自聽盧鴻講解《老子》之後,這三醉老人手中的酒罈就不斷舉起。聽得盧鴻講至精妙處,也不由擊壇喝彩。今日他手中酒罈,加倍巨大,想來也是對與盧鴻之辯,期待頗高。
待盧鴻將自己新說,講述完畢,崔三醉早已按捺不住,手持酒罈,大笑登壇。
壇下眾從聽了盧鴻新說《老子》,本就頗受衝擊,感覺立論宏大,講說精微。再見崔三醉上壇辯戰,心中都是極為期待此二人之間的辯論。
崔三醉雖然也覺得盧鴻新說精妙非常,但他是好戰之人,欲是精彩,欲要做一強攻。上來便首先發難,直指盧鴻所說變化的絕對與相對關係。
後世學說,多以“運動”為絕對之基。但此時以“運動”為論,自然不易為人接受。盧鴻以“變化”為絕對,自然就容易被大家理解了。
中國人自古對世間萬物是變化的還是靜止的,一般認可其互相之間的相對關係,但多持靜止本源之論。如後時宋人蘇軾《赤壁賦》中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就是明證。事實上就算是《老子》一書中,也是推崇靜止,言道“靜為燥君”。雖然此靜未可全然解作靜止不變,但盧鴻在《老子》的基礎上,匯出絕對變化的理論,確實容易為人攻訐。
盧鴻對此也早有準備,面對崔三醉的全力攻擊,不做退守,卻以攻對攻,就崔三醉對抗自己之言,攻擊其說法中的不足之處。
此時世間人解《老子》,多從其“無為”中來。尤其世人以“老莊”並稱,更增深了人們對《老子》中清靜無為思想的認識,而對其理論的經世之言及對變化的精微論述,理解得相對較少。因此對《老子》的研究解釋,多從個人修身的角度出發,逐章的研究其句中深意。而不似盧鴻般建立起了一個更高層次、更全範疇的完整理論結構。
因此盧鴻直接提出崔三醉所言,均出於微觀層次上的尋詞摘句,肢解前人之言,目無全牛,割裂了《老子》中的思想體系,從根本上就沒有對《老子》思想的整體把握。
盧鴻以此為據,步步緊逼,使崔三醉再不能如前幾日般自由出擊,一沾即走。二人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上激烈論辯,你來我往,互有攻守,另壇下眾人不住喝彩。
此時二人交鋒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老子》一書的範圍,在盧鴻所說的“世界觀”、“方法論”等體系上全位接火。這一結果,卻是出於盧鴻事先安排。他知道自己如果對崔三醉這樣的名宿對爭經義,以自己的底子雖然說也不薄,但無論如何是沒辦法與這些高手對抗的。但這等對世界觀的爭辯論述,自己心中卻有成型的理念,崔三醉等人則是略略吃虧,相爭起來,還有得一戰之力。
二人辯論在壇下眾人看來,卻是這幾日中最為勢均力敵的一場。見范陽盧鴻居然能在辯戰中與三醉老人一爭高低,都是暗暗佩服。壇上二人,一老一少,不僅學識過人,言語精妙,更難得的都是辯術過人之輩。此時見二人對辯之中,如連續發問、暗設陷阱、連消帶打、避實就虛等等諸多戰術,一一出手。此起彼落,另眾人目不暇給,均是屏住呼吸,瞪大眼睛,聚精會神。
只是壇上二人攻守轉換極快,所爭話題,又大大出於眾人日常所想所思。他二人互為攻守,壇下眾人的思路常常是難以跟上。往往是才思索明白前一回合雙方言中的妙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