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中子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亞人們一直未能理解羅桓的存在。
時間是生物難以逾越的大山,亞人的祖先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一代代老去消逝,只留下壁畫和口口相傳的傳說。
對亞人而言,羅桓和黑夜一樣的自然現象沒有太大差別。
因為他總會出現,而且永遠都和傳說中一樣年輕睿智。
時間似乎不會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羅桓的每次出現,都會為致遠星的智慧生命帶來知識和希望,這是他被稱為‘使者’的原因;展露出的力量和看似永生不朽的偉力,才是他被當做圖騰崇拜的原因。
亞人們不知道羅桓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羅桓曾想解釋,但效果甚微,後來乾脆不解釋了,捏著鼻子認下了‘使者’這個逼格聽著就低的稱呼。
因為在之前,亞人的智慧始終處在較為原始的階段,他們難以想象沒見過的、較為抽象的東西,即使將造物之名告知,他們也不會知道這究竟代表什麼。
就像你不能在原始人沒見過的條件下,去告訴他們什麼是汽車,什麼是電晶體,什麼是帝國和寫真集。
智慧生命的認知不能憑空得來,它是基於過往認知,並在此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產物。
用信仰舉個例子,這時候亞人的信仰是較為原始的圖騰,來自他們接觸過的事物,比如羅桓、太陽、黑夜、月亮等。
這是原始的圖騰崇拜,亞人的詞語裡有神這個字,因為文字是羅桓直接從藍星照搬的來傳授的。儘管如此,這個字還是基本沒被用過,因為亞人不能理解神這個詞的具體含義。
但神靈在文明中的含義和概念,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在經過拆分、與其它意思的組合過後,才誕生了神靈的概念。
所以向亞人解釋造物的含義,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非等到他們對世界有了初步的認知,並開始思索身邊的事物是如何產生的時候,才可以引入造物的概念。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那一天應該不遠了。
兩個亞人孩童已經不在村落太陽圖騰旁邊,他們跑去圍觀羅桓了,但對話仍在繼續。
“使者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看到‘使者’的第一眼,名為格的少年就皺起眉頭:“在古老的壁畫和傳說中,使者擊敗了猛獸,保護我們的祖先,送來了火種,我本以為他會很強大。”
一邊偷窺的七號鼓起掌:“這個‘本以為’用得好,充分展示了羅大造物在亞人心目中的孱弱形象,以及亞人掌握力量之後的膨脹,連傳說都不能令他們敬畏。”
當然,除了羅桓,沒誰能聽到這番吐槽。
進化到如今的森林亞人,雖然形貌近似人類,但身材和力量都遠遠超過,羅桓站在一堆森林亞人中間,如同雞立鶴群。
他本人是不在乎,因為權柄在手,哪怕森林亞人再高個幾十倍,即使有敵意也只能乖乖被捏扁搓圓,但是這番做派,落在亞人眼裡,只會剝離那種神秘的色彩,加劇‘使者’形象的平凡化。
這時的羅桓並不在乎信仰,只想亞人快點發展然後進入農業時代,好多吸點造物能量捏下一顆星球。
對於‘使者’這樣的存在,沒有人不覺得好奇,所以格的問題仍然沒停:“你說使者到底從哪裡來?周圍的部落和那些山裡的野猴子,都曾尋找過,但是那麼廣闊的土地上,都沒有發現他的任何蹤跡。”
這裡的野猴子,並不是指真正的猿猴,而是那些起步較晚的其它種類亞人,他們的身體遠不如森林亞人高大強壯。
在七號眼裡,所有的亞人地位平等,但在佔據優勢的森林亞人眼中顯然並不是如此,他們並不把其它亞人當做自己的同類。
他的同伴想了一下:“父親給我講的故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