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威脅 (第2/3頁)
惡趣味之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衛做了個指示,於是就有一系列的指令傳達了出去。
海面上的龐然大物戰艦都開始動了起來,速度極快,絕對不是滿清的木質戰船能夠相提並論的。
看得劉牛也是微微點頭,現在廣州水師也有兩艘鋼鐵戰艦,已經全部帶到了虎門來,隱藏在山坳的峽灣中。
“轟轟轟!!!”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一門門黝黑髮亮的大炮同時開火,炮彈如同雨點般落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和洶湧的波浪。
整個海面頓時變得波濤洶湧,浪花四濺,彷彿世界末日一般。
如此驚人的聲勢讓人不禁心生畏懼,不敢直視。
即使琦善之前曾親眼目睹過英軍艦隊的威猛氣勢,但如今再次見到這樣的場景,他仍然感到心驚膽戰,額頭上不斷滲出細密的汗珠,甚至連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
他一邊用手帕不停地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一邊心中愈發堅定了求和的決心。
這便是弱小者的典型心態,他們往往充滿恐懼、怯懦和膽小怕事,只需稍加恐嚇,便會輕易地屈服於強者的威壓之下。
在展示完強大的武力後,理查德得意洋洋地帶領著琦善一行人來到會議室,準備開始商討議和事宜。
可以說,剛才那番武力炫耀所帶來的威懾效果相當顯著,直接讓琦善等人心生敬畏。
事實上,當遠在北京城的滿清朝廷道光皇帝派遣琦善到廣州與英國人談判時,這位皇帝仍然保持著一種自信甚至傲慢的態度。
道光皇帝認為,琦善可以像當年康熙帝一樣,迫使沙俄簽署平等的《尼布楚條約》那樣,與英國人達成一項所謂的“和平停戰協議”。
儘管歷史證明《尼布楚條約》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但道光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然而,道光皇帝對琦善的期望卻被現實無情地打破。
琦善作為清政府的全權代表,面對英國人的威脅,表現得極為怯懦。
他連續遭到英國人的恐嚇,心理防線不斷崩潰,底線不斷下降。
據史書記載,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十一月,英國海軍將領查理·義律向軟弱無能的琦善發出了最後通牒,並強迫他代表滿清政府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這些條約後來被稱為《穿鼻條約》。
這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屈辱,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黑暗的時期開始。
內容包括:一、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但是稅收還是歸中國所有。二、補償沒收英國商人的鴉片價款銀幣六百萬兩。三、承認中英兩國的地位平等。
對於這些條款,琦善既不敢答應,又不敢報告道光皇帝,只能是透過中國“官場”上的傳統手段,推拖敷衍,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給這群英國佬糊弄過去。
只可惜查理·義律在擔任英國海軍上將、侵華艦隊總司令之前,常年擔任英國派駐廣州的駐華商務總監,和十三行天天打交道。
自然知道這些中國官員的德行,知道談判解決不了問題,必須用強硬的武力讓滿清屈服!
於是在道光二十一年的一月 (1841年1月) ,英軍悍然發動攻擊,佔領虎門、穿鼻兩個要塞 (原歷史上陳連升就是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
琦善束手無策,只好在英國所提的《穿鼻條約》檔案上簽字。
只不過當時的滿清還沒被打痛,這個條約最後被道光帝親自否決了,才導致了後面更加漫長的戰爭,以及徹底戰敗後《南京條約》的簽訂。
這些,就是趙霸來的那個時代的後世歷史事實。
而在這個平行世界裡,這件事和真實歷史上非常類似!
琦善在觀看英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