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第2/2頁)
[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龍形象,以文化的傳承保留在歷史的記憶當中,然而實體留下的就只有化石而已。一如陶器、石器、骨骸等遺物可重現文明的興衰,史前恐龍的雄姿也只能從化石來想像。而且,因為並非所有存在的古生物都會形成化石,從化石也很難直接獲得與古生物日常活動相關的生態資訊,所以關於恐龍形體姿態的推測想法也會不停地變動。現在暴龍的復原形象中,還能看到羽毛長在身上。然而,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生物,想重現歷史中的生活場景都具有相當高的難度。
雖然我們看到那些巨大的蜥蜴型生物會直接稱為「恐龍」,但是以目前的古生物學家的分類來看,恐龍專指「主龍類」(注7)中陸生直立步行的這一群(注8)。其他諸如翼龍目或海棲型的類似生物則不稱呼為恐龍。不過,透過文化上的想像力,這些巨大生物被廣泛地稱之為「恐龍」。尤其在日本,還在譯名中加進了「恐」的字眼,更加重了日本人對這種生物的強烈印象。其實,日文中「恐龍」(dosaur)的「恐」(do)是誤解了拉丁語的「令人害怕的巨大」(deos),只抓出了「令人害怕」的部分翻譯出來。面對個人視野無法捕捉、無法感覺般的龐大,在敬畏之中自然地對這種生物產生出一股「崇高」的美學經驗,而對這樣超越人類的巨大物件感到恐懼也是必然的。所以恐龍的人氣會如此地歷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這種面對巨大生物時所感受到的崇高感。
哥吉拉的高度為五十公尺,這種設定對人類的視野來說無法一眼看盡哥吉拉完整的樣貌,而且電影的標題多少也強調了這一點。直立步行的哥吉拉以水平方向移動,雖然一開始在大戶島出現時,只能看見將民房推倒的部分軀體,但這不只讓觀眾感受到恐怖,同時也期待起哥吉拉的真面目。就像是透過牙齒、骨頭等一部份的化石來推測出恐龍的整體樣貌般,我們也透過一部份的畫面來揣摩哥吉拉的長相。這在恐怖片當中是一種很基本的手法,不過從這種角度來解釋哥吉拉的話,就會認同它是恐怖的龍,也就是恐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