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門門主左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 1870 年 8 月,驕陽似火,大地彷彿都要被烤焦一般。然而,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正在悄然展開。
徐佔彪,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巧妙地運用著手中的兵力——強大的炮兵團和英勇善戰的歸化營。
他們如同一股鋼鐵洪流,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塔爾灣地區那星羅棋佈的百餘座堡寨。一時間,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動地。
隨著戰事的推進,徐佔彪的兵鋒如利劍般直指南邊三十里外的黃草壩。
這座古老的地方,自明代以來便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一直承擔著築城建堡、屯兵戍守的重任,與附近的塔兒灣堡和卯來泉堡相互呼應,共同扞衛著肅州的安全。
如果能夠成功奪取黃草壩,那麼肅州城將會變成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
而此時鎮守黃草壩的將領,正是當今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馮君福的親弟弟馮君貴。
他來自同州府大荔縣,話說馮君幅和馮君貴。
當年,在關中當地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於郭子儀的傳奇故事。
(不是朱元璋他老丈人)
想當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心急如焚,趕忙起用郭子儀擔任兵部尚書,並派遣使者前往遙遠的白衣大食國請求援兵,共同征討安祿山叛軍。
那些身著白色衣袍的大食人欣然應允,不遠萬里奔赴關中戰場。
此後,在大食人以及回鶻人、突厥人的齊心協力之下,唐軍終於得以收復淪陷的兩京,凱旋而歸長安。
由於這些大食軍隊在平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經過朝廷的許可,他們最終留在了關中地區,並被妥善安置在了各個角落。
這個故事至今仍在人們口中傳頌不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已過千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他們始終與遙遠的中東故鄉保持著緊密而頻繁的往來交流。
眾多來自中東的學者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向廣袤無垠的西北地區。
漸漸地,那片有著八百里秦川之稱的關中大地,便成為了回鶻人的重要起源之地。
話說當年,有個名叫馮君福的少年,他自幼聰慧好學,年少之時便跟隨同鄉的宋堂主潛心鑽研經文教義。
經過多年的刻苦努力,不僅積累了深厚的學識底蘊,更是憑藉著自身敏銳的商業頭腦,在商海中打拼出一番令人矚目的成就,成功實現了從貧苦到富有的華麗轉身。
人至中年的馮君福,心中懷揣著對信仰的虔誠嚮往,毅然踏上了前往麥加朝聖的漫漫征途。歷經艱辛萬苦之後,終於如願完成了這一神聖之旅。
當他滿載而歸回到家鄉時,內心深處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要傾盡畢生之力去弘揚和傳播真正的道義!於是乎,他立下雄心壯志,決心興辦教育事業,讓更多的人能夠沐浴在真理的光輝之下。
怎奈天不遂人願,就在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
太平天國的軍隊氣勢洶洶地過境渭南,並一把火點燃了秦家灘。
面對如此慘狀,馮君福心急如焚。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他挺身而出,誠摯地邀請當地漢族團練的首領趙權中和劉錫裕前往寺廟內進行和平談判。
豈料,這竟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在前往寺廟的途中,他們遭遇了事先埋伏好的敵人襲擊,最終不幸慘遭劫殺。
目睹好友遇難,悲憤交加的馮君福怒不可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放火燒燬了孝義鎮。
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反抗清朝統治的艱難道路。
隨著起義軍隊伍的日益壯大,馮君福憑藉其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