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頁 (第1/2頁)
美味羅宋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這天道實在太過渺然……」皇太子有些無奈。
「其實祖宗都給你指明瞭的。」朱慈烺嘆道:「民心自我天心。生民要吃飯吃鹽,你就要掌握糧食食鹽;生民要穿衣,你就要掌握棉布綢緞;生民要安居樂業,你就要掌握房土、職位。當然,皇家也不可能一手全包,所以在核心之處,只能皇家與朝廷共掌。次一等的,可以由皇家與民間更掌。再次一等的,則交由民間資本。你去看看皇家在天下產業中所佔股權便知道了。」
朱和圭雖然滿心疑惑,但還是點了點頭。
朱慈烺喚陸素瑤進來,吩咐道:「素瑤,整理一份皇家產業明細交給皇太子。」
陸素瑤有些不解,但還是立刻承應下來。
這份明細並不難整理,司禮監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規整,然後存檔,屬於皇帝的家族檔案。外廷要想知道皇家有多少家業,只能從報紙上的公告中細細搜尋。如果做不到這種耐心細緻,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皇帝的佈局。
朱慈烺相信以天下之大,終歸是有這種人的,但這種人絕不會多。
起碼皇太子身邊沒這種人。
若是有,也絕不會讓皇太子呈遞《興農十三策》這種勢必會被打臉的東西。
朱和圭其實早就有機會看到這份明細了,因為每個財年司禮監做完整理,都會呈遞一份給皇帝。皇帝也會命人抄送一份給皇太子。只是皇太子並不在意這些銀錢事,只是最後看一眼結餘,從未看過上面的細項。
這回既然父皇明確說了,朱和圭終於耐下性子,仔細研究皇家產權結構。
讓他意外的是,父皇的佈局並非如自己所言,掌握衣食住行之類。皇家最大的股權只在兩塊:石油和煤鐵。這兩個產業上,皇家都佔據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涉及全國登記在冊的所有大礦。
其次便是教育。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皇家的股權,而且比重從全資到百分之三十並不相等,但絕對不會低於百分之三十。這一塊的股權收益也是最低的,除了經世大學和皇家技工學院,其他學校都處於虧本狀態。
而經世大學和皇家技工學院能夠盈利,也是因為朝廷專案多半給了他們。同樣皇家佔股的武林大學,因為拿不到朝廷專案,就幾乎沒有盈利。
這是為什麼?
朱和圭偏著頭,怎麼都想不明白。
接下去便是車馬行、馬車廠、船行和船廠。這總算是衣食住行中的「行」,但比重都只在兩三成,並不算多,而且朝廷佔股略高,同時還有民間資本涉及其中。
朱和圭足足看了一天,終於還是決定拿去問問先生,這其中到底有何玄機。
第724章 何去何從
朱慈烺讓宗室子弟與勛戚之後一同讀宗學,所以東宮講讀官員也都成了虛職。朱和圭繼承了父親的天賦,在讀書上頗有些如饑似渴,所以除了宗學的先生之外,還去國子監找了些翰林大儒請教學問。
這些大儒也教授其他皇子的功課,但普遍都認為只有皇太子敏而好學,至於皇次子朱和圻,那簡直可以算是頑劣不堪了。
如今國子監是劉宗周執掌,但是蕺山之學卻未能得到發揚光大。別無他故,如今政學分離,沒有政治上的扶住,一任何哲學思想都很難得到光大。更何況國子監也不是隻有劉宗周一位大儒,其他關學、洛學、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一樣都是主流思想,學生之間也是辯論不休。
為了增進實力,劉宗周將自己的得意門生黃宗羲也拉進了國子監。
黃宗羲善於思考又博覽群書,入監之後隱隱有宗師之風。他去宗學講過歷史,頗為皇太子青睞,常來請教問題。
朱和圭求教的先生,正是這位黃宗羲黃先生。
這位黃先生與黃道周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