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第1/2頁)
[韓]具滋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喜公司自創業以來從未出現過赤字,在不同行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吧,目前在國內處陸續出現強大的競爭對手威脅著樂喜的堡壘的情況下,樂喜自己還在自我陶醉地認為「有盈利的公司,還搞什麼革新?」讓他們來好了,「誰有膽量跟樂喜較量?」革新不是為了一鳴驚人,透過革新,加強組織,以便及時捕捉基層的變化,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金星社已經有了失掉領先地位的沉痛教訓。我所擔心的是,尚未嘗到危機苦頭的樂喜步金星後塵。金星社成立於1958年,到80年代初,在同行業一直保持著名副其實的領先地位。1969年,當後起之秀三星電子悄然崛起的時候,保持了20餘年領先地位的金星社,卻沾沾自喜,自覺不屑一顧。
後來,三星電子含辛茹苦,專心經營,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逐步縮短。在這種情況下,金星社仍然沉浸在自滿和優越感中。結果到1982年,13年來第一次出現了在慶南、慶北區的家電市場上三星電子的佔有率超過金星社的情況。金星社這時才猛醒過來,手忙腳亂起來,但為時已晚,兩公司間的差距越來越小,1989年金星社經歷了一場嚴重的勞資糾紛之後,終於把領先地位讓給了三星電子。
但是,從那時起,以總經理為首的金星社全體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為了同三星及開放後的松下、索尼等優秀企業競爭,在制定規劃,進行徹底的組織革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結果基本上收回了失去的地盤,堅定了對付任何危機的信心,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
所以,我對金星社比較放心,使我憂慮的是,至今仍然陶醉在自滿情緒和優越感的樂喜公司所面臨的危機。
一個優秀業,應在潛在的危機到來之前,就能感覺到其徵兆,從一點點的危機的火星中,預見到更大危機的到來,並把改革一步一步地推進下去。
1991年10月,我訪問了世界級電子企業日本松下公司,會見了總經理谷井昭雄,進行了長時間的很有意義的談話。松下的銷售額,約合韓幣24兆無,純利潤達到一兆六千億元(1991年3月)。這位超級優秀企業的總經理,跟我談話時首先談到的就是他們公司的危機問題:
「我們的職工中,最普遍的一種想法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松下公司是不會倒閉的。我認為,無人感知危機,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危機。」
谷井總經理的危機論,給了我很大的衝擊,我們搞經營革新的時候,往往認為向職工強調危機,就可以增強他們的危機感。但谷井總經理卻認為,增強危機感,不能只靠對他們強調客觀環境的變化。
過去機構不大人員不多,能聚在一起互相坦誠地交談,即使不談也能感受到,而現在不可能了。人人都應該成為一個小經營單位,既能行使權力,又能負起責任,站在經營者的立場上,自覺搞好業務,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危機的到來。實際上,松下的45000多職工,人人都透過個人經營單sbu(sall bess unit),即透過我們常說的個人經營部制、小型營業部制,實現自主經營,在任何危機面前也無所畏懼地向前發展。
每個優秀企業都能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及時把握職工意識中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制定公司的規劃。有了規劃,就可以根據規劃不斷推進經營革新,不管有多麼大的危險,都能有準備地去克服。所以說,優秀企業的共同點就是有自己的規劃。
規劃是推動一個組織,團結一致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規劃就是領導的力量。要想使公司永遠向前發展,就必須發揮這個領導的力量,要使全體職工隨時都有一種危機感。
在盈利情況良好、不存在大問題的情況下,機構革新是難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