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白如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十一份被皇帝親置於金瓶並各套以琉璃瓶的舍利子由高僧曇遷自宮中迎入大興善寺,四部大眾則各執香華或燒或散,圍繞贊吹梵音和雅。
在金瓶琉璃將藏塔中尚書都堂前,曇遷於大會上先作如是唱言:“至尊以菩薩大慈,無邊無際,哀愍眾生切於骨髓,是以分佈舍利,共天下同作善因。”又引經文種種方便,苛責教導。
四部大眾皆一心合掌,右膝著地,聆聽其宣讀懺悔文曰:“菩薩戒佛弟子皇帝某,敬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法、一切賢聖僧,弟子蒙受三寶福祐而為蒼生君父,思與一切民庶共逮菩提,今欲分佈舍利諸州起塔,欲使普修善業同登妙果。”
在場者無問長幼華夷,在此感召下無不涕零如雨,鹹發誓曰:“從今以往,修善斷惡,生生世世,常作大隋臣子。”更有甚者,當即斷髮受戒改惡從善,令人動容。
而街上拐角處,兩個頭帶幕籬身披黑色緇衣的身影遠遠佇立著,冷漠地旁觀為皇帝歌功頌德的民眾。
“普六茹堅妄圖效法阿育王,然又嗇於財,其心不誠。”其中一人輕聲哼道。
另一人則壓低聲音笑道:“此次集會募資應當足以建塔,出身微寒的普六茹堅一心斂財,善以他人之財修己福惠。”
“哼,就看諸佛如來會否庇佑楊隋江山了!”說罷,兩個人影消失於曲巷裡,猶如來時的悄無聲息。
地勢高敞的咸陽塬雜沓錯置著周、秦、漢幾代王朝的帝王陵寢,其南臨渭水北倚九宗,盡收八百里秦地於眼底,為至高無上的帝王們死後的首選歸宿。數座帝陵及上百座陪葬墓綿延於此,氣勢磅礴一目難及。這裡一處又一處肅穆的陵冢、一根又一根矗立的神道碑,無不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史。
咸陽塬靠下的漫坡地——洪瀆塬,埋葬著前朝宇文周的諸帝及宗室。春寒料峭的時節,塬上蕭索的老樹如同孤獨的守墓人,靜靜守護著曇花一現的周王朝最後一處遺蹟。
洪瀆塬一處陵丘上,一座幾無封土的陵寢在咸陽塬眾多陵冢中猶顯寒酸,也只地面散落的幾尊石人石獸上雕刻的銘文,依稀能辯認出“孝陵”的字樣,否則實在無法令人相信昔日叱吒風雲的周武帝即葬於此。
“阿舅遺詔喪事資用須使儉,故墓而不墳。”女子祭拜完畢,牽著幼子走在墓道上,答道。
男童“哦”了一聲:“怪道每年祭拜完外祖父母,阿孃均會獨至洪瀆塬。”
“我為武帝所養,從來視其勝親。”女子定住,遠望一眼洪瀆塬灰濛的天色,心底的滿腔愁怨隨之而生,悠悠嘆道,“想當年阿舅為群臣畏服,而今竟無一人肯來為之祭上一柱清香……”
男童覺出母親手心傳來的憤懣之力,搖著她的手腕,露出白玉般的乳牙:“以後二郎可陪阿孃來此。”
女子凝著愛子燦如明日的笑顏,心中的陰霾漸減淡去,蹲下來擁他入懷,蹭著那張清朗的小臉,喃喃道:“二郎是上蒼賜予阿孃的珍寶……”
男童懵懂而遲疑地嗯著。其實,他並非家中獨子,可自記事起,阿孃似乎就視他與兩個兄弟不同。比如三兄弟同時挨訓,阿孃打在阿兄阿弟身上的戒尺明顯要比自己響些;再比如去私學,只有先生誇讚自己學業有進時,阿孃才會露出淺淺的微笑,可他分明覺得先生誇阿弟更多,以至他常以為阿孃會轉而更喜愛阿弟。也因著阿孃的寵愛,他在家中呼風喚雨,儼然國公府裡眾星捧月的小霸王。然而他並非那般霸道,是故他也偶會為之煩惱。可眾人似乎已為自己定性,並常以他為由頭逃避罪責,並且百試不爽,就連身為長子的阿兄和同得阿孃寵愛的阿姊亦是如此,久而久之,他也就習以為常了……
男童被母親從遐想中重又牽住時,恰見兩個人影迎面而來,待其走近後,聽得阿孃朝她們致意:“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