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文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01
在一座古老而寧靜的寺廟中,
一位名叫悟明的年輕禪師正閉目打坐,
他的呼吸輕柔而有節奏,彷彿與四周的風聲和鳥鳴融為一體。
悟明的面容平和,他的內心卻對修行的真諦充滿了疑問。
儘管他日夜修煉,但總覺得自己與“修氣”、“養性”之間,隔著一層難以言說的薄霧。
一日,寺中來了一位飽學之儒士,名為子軒。
他聽聞悟明年輕有為,便來與之探討心性之學。
子軒言辭犀利,引經據典,談論著儒家的“存心養性”。
他說:“心若靜水,方能映照萬物;氣若游絲,始得長存天地。”
悟明聆聽著,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他問道:“子軒兄,不知這‘靜’字,如何修為?”
子軒微微一笑,答道:“靜,乃是不動於物,不染塵埃。你既為佛門之人,何不向佛求答?”
悟明沉吟不語,他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他自己去探索。
02
悟明帶著心中的疑惑下山,來到了一處幽深的山谷,尋找那位傳說中的隱士雲逸。
據說雲逸是一位道法高深的煉氣師,常年隱居於此,參悟天地之氣。
經過一番艱難的跋涉,悟明終於在一片竹林深處找到了雲逸。
只見雲逸身著青衫,正坐在一塊巨石上,手中把玩著一串玉珠,目光如炬,透過竹林的縫隙凝視著遠方。
悟明上前施禮:“雲逸前輩,晚輩悟明,特來請教如何修煉心性。”
雲逸緩緩睜開眼睛,淡淡地說:“修心煉性,非一日之功。汝既求道,當知‘煉氣’乃順乎自然之道,調息、導引、吐納,皆是法門。”
悟明虛心受教,跟隨雲逸學習煉氣之法。
然而,日復一日,他發現自己雖然能夠感受到體內氣息的變化,卻始終無法觸及那層更深的境界。
一日夜晚,悟明在煉氣時突然感到一陣心悸,他急忙收功,問雲逸:“前輩,為何我總感覺心中有一堵無形之牆,阻礙我前進?”
雲逸望著滿天星斗,淡然回答:“心牆非外物所建,而是內心之迷障。或許,你的旅程尚未結束。”
悟明默然無語,他明白自己需要繼續前行,去尋找打破內心迷障的鑰匙。
03
心懷未解之謎,悟明踏上了前往名山古剎的道路,希望在那裡找到答案。
他穿越了蜿蜒的山路,跨過了潺潺的小溪,終於來到了那座莊嚴的古剎前。
古剎內香火鼎盛,佛像慈眉善目,一股祥和之氣瀰漫在空氣中。
悟明虔誠地跪拜後,便向寺中的高僧慧遠求教。
慧遠是一位年邁卻精神矍鑠的老僧,他對悟明說:
“明心見性,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你需從心開始,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
悟明在寺中留了下來,每日跟隨慧遠學習佛法,參禪打坐。
他開始嘗試放下心中的執著與疑慮,讓心靈迴歸最初的寧靜。
一天夜裡,悟明在禪坐中突然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
他彷彿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光芒,那是一盞明亮而溫暖的燈,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霧。
他激動地對慧遠說:“師傅,我似乎觸控到了心靈的某個角落。”
慧遠微笑著點頭:“這便是你心中的佛光,你已經開始了真正的修行。”
悟明知道,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將在這束光芒的指引下,繼續探索心性的奧秘。
04
隨著時間的流逝,悟明在古剎中的生活逐漸步入了一種新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