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了比較大的演唱事故,且這問題和她自己的心態有著直接關係,鑑於此,林在山在中場休息時特意去後臺問候了一下在下半場將要登場的幾位學員,幫他們做了個簡單的心理疏導,儘量幫他們放鬆心情,他可不想葛韻的事故再發生了。
和《我歌》不同,這種新人歌唱類的比賽,最容易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雖然這是錄播,後期可以透過修音等技術手段來彌補新人犯的錯誤,但現場若出了比較大的演唱事故,就算修音也好不到哪去。
葛韻算是很專業的歌手了,她都出了這樣的問題,林在山很擔心後面的非專業歌手也出現很大的問題,那他們今天這種重頭錄影的質量可就要大打折扣了,往大了說,這有可能影響整個《好聲音》複賽的收視率和整體走勢的。再怎麼說,這類歌唱類節目吸引觀眾的核心還是歌手和音樂的質量,如果歌手發揮的一塌糊塗,那就算導師的人氣再高,也不能一直撐起高收視率。
中場休息時間很快就結束了。
錄影來到了下半場。
Beyond接下來的一組對決,是全由學生業餘愛好者組成的指南針樂團對陣粵州的“情歌小王子”李涵。
率先登場的是指南針樂團。
這是一支青春洋溢的學生樂隊,玩的音樂有點英倫風,雖然技術不是很精湛,但他們的音樂氣質很不錯。
林在山第一次聽到這支樂隊的作品時,聯想到了另外位面一支很經典的樂隊——麥田守望者。
後來瞭解了這幾個年輕人的背景後,林在山發現指南針樂團和另一位面的麥田守望者背景十分相似。
指南針樂團裡面的這幾個學生,也都是受到了英國音樂的影響,所以做出的音樂才會有英式搖滾的特徵。
而另一位面的麥田守望者也是如此,麥田守望者的英倫音樂風格要比指南針樂團更加明朗。他們的歌算是繼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來的punk、NewWave音樂的傳統,並與同期在英國新興的Britpop音樂一樣擁有很優美的旋律,作品短而精巧,不過分渲染吉它solo,要求各樣樂器和人聲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自主而均衡地發揮。
在這方面,麥田守望者要比同是學生軍組團的指南針可專業多了。
麥田算是另一位面相當早期的樂隊了,林在山最早接觸國內搖滾樂時,非常關注這支樂隊的表現。
麥田的作品十分多樣化,具有很強的可聽性,從180餘拍的HardCore,到低迷迴旋的HewWave;從激越的老式Punk,到幽婉、抒情的Ballad,全有涉獵。
他們的名字也很富有文學色彩:麥田守望者。——這名字的靈感來自於這幾個年輕人都喜歡的美國作家賽林格的同名暢銷小說《CatcherintheRye》。
這本書是另一位面美國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先聲。麥田——在書中被用來象徵少年人的歡樂園,可隱藏、可嬉戲、可貼緊大地、可沐浴陽光。對一個熱愛搗蛋的少年來說,成長的過程是煩惱的。因此,麥田裡面需要一個守望者,它能看護著,以防其跌落深淵。這種少年稚氣,正是那時的新生代搖滾組合“麥田守望者”的真實寫照。
和指南針樂團一樣,麥田守望者最初組團時,他們的成員也都是理工科的大學生,其中的三人還來自同一所高校,相同的教育背景使隊員具有相似的觀念認知和表達方式,繼而在音樂上得以團結一致。
同時,他們樂隊對搖滾音樂的理解趨向樸實、含蓄,所以樂隊在成立伊始便拒絕了HeavyMetal和Grunge,確定了英式搖滾的方向。其間適逢英國NewWaveofNewWave運動的爆發,樂隊獲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充足的信心。
這種由生活態度、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