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七點。
丁修支好直播杆,設定了一個製作古琴的標題,開啟了直播。
他用桐木為面板,梓木為底板,製作古琴的木胚。
直播間中,人門討論開來。
“主播連做古琴都會,真是一個寶藏男子呀!”
“就是喜歡看手工活,因為它細緻,典雅、有內韻!”
“傳統手工製作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懂的人是在享受這個美學過程的!”
“前兩天上山看到了幾截泡桐木料,都已經在野外二十年了,敲敲聲感覺不錯,就是不好搬下山!”
“我在尋寶上看了古琴,很喜歡,又想到了斫琴技術,想著以後可以養活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學彈琴,不止要如此,還想學斫琴,於是,想到了老家的一所木頭房子,若真的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買一套別墅,再在老家蓋新房,看可不可以把老房子的木頭拆下來,選一選,儲存下來用來斫琴,也是極好的!”
“只有技藝最好的琴師,才能斫出最好的古琴!”
“古琴的構造看上去並不複雜,由面板和底板組成,面板正面扣弦,背面挖槽,底板開兩個音空,大的叫做龍池,小的叫做鳳沼,古琴所有奧秘都隱藏在面板和底板結合起來的音響空間。
它的難度在於挖制面板背面的槽腹,挖的時候要小心一點,挖多了,就不好挽回了。
做槽腹不僅要懂韻律,而且手藝活上也不能有欠缺,這個過程需要十二分的耐心!”
……
過了一段時間。
丁修做好了木胚,開始進行裝配。
將古琴的面板和底板透過用生漆粘合而結合在一起,用繩子均勻緊密的捆紮。
直播間中,直接刷屏。
“主播666!”
“主播做的古琴實在是太美了,讓人看著感覺賞心悅目呀!”
“我記得有次在央視看一位古稀老者坐姿端莊,神情儼然的彈琴,雖然聽不懂,卻莫名感到肅然起敬!”
“我學的樂器琵琶,我老師說古琴不用買,等你現在的樂器彈好了,自然有人送!”
“古琴的聲音實在是越聽越上耳,作為一個愛聽琴的人著實是享受啊!”
“這才是最純正的大夏之風,古琴,不知道它會不會在以後的歲月裡流失!”
……
丁修等面板和底板結合好之後,鑲嵌嶽山、承露、焦尾、龍齦等配件,進行木胚裱布。
他將古琴表面清潔,修補平整,上一道透明底漆後陰乾。將浸泡稀釋漆的麻布均勻裱裹在木胚上,等待陰乾。
“我很喜歡古琴,如果不是小時候我媽非逼著我學鋼琴,我一定會選古琴!”
“我天天聽我們班那些學琴的同學說古琴特別貴,所以到底有過多貴呀?好的一張是要幾萬嗎?”
“古代傳統斫琴方式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根據木胚,髹漆、裝配等工藝流程,概括分為十幾道步驟。每個步驟中又有若干的詳細方法,總體近百道工序,歷時2—5年,這些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非遺文化!”
“古琴初學其實挺難的,特別容易把手磨出泡來,因為彈古琴它不像古箏,不用帶指甲直接是用手彈的,尤其是左手老在那根弦上來回磨。
像我就是被磨起泡過來,因為它是用你指甲旁邊,半甲半肉的來來回的磨,挺苦的!”
“匠心獨運,就是莫名喜歡這些古風的東西,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藏!”
“傳統的東西為啥不紅,太貴了買不起!”
……
丁修等木胚裱布陰乾之後,開始刮灰胎。
用篩子把鹿角霜分別篩成粗(40-60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