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單以主食論,每天起碼也要進食五兩以上。北朝計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但一斤只相當於後世二百二十克左右,以此約數計算,一人一天的口糧起碼就要今時一斤,一石糧食則可以維持一人一季的口糧。
但這是極端苛刻的情況,李泰剛才都沒有心情吃飯,那一碗米飯都起碼超過了二百二十克,這還僅僅只是晚飯。
所以一石糧食真的不經吃,特別在從事一些消耗體力的勞動時,每人每天起碼也要兩到三斤的主食量,那麼一石糧食頂多也就維持兩個月。
剛才李泰草草一覽,邸中人口比例還算健康,壯卒丁力便有將近一百,婦孺老弱同樣此數。如果明天賀拔勝送給部曲一百,比例同樣此數的話,壯丁足食、婦孺略減,兩個月就要將近三百石的糧食消耗。
除了人的消耗,廄中還有馬二十多匹。馬的飼養不像人可以豐儉由時,如果給料不足,良馬都要被養成劣馬,因此也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單單眼下的部曲人勢規模,想要維持住的話,每年起碼也要數千石的糧草消耗。
李泰還打算著拉起一支部曲私軍,那所需要籌措準備的糧草,最少每年也得數萬石計!
“今既立足關西,需作長遠計議。短年維持,或可有繼,但若計議長年的話,還是要做更周詳的謀算啊!”
儘管高仲密言之篤定,李泰也想搞清楚他們現在究竟有多少家底。
高仲密聞言後便笑道:“我是頹年苟活,不望長遠,但阿磐你卻不然。難得有此營事之心,咱們叔侄就籌計一番。”
說完這話,他便招手將高百齡喚入,吩咐道:“家中事物計簿,都付阿磐。以後開支計定,也不要再來擾我。”
高百齡點頭應是,轉頭便捧來一本賬簿遞給李泰。
李泰只掃了一眼便覺頭大,這計賬本就豎列繁體,更兼都是收支摻雜的流水賬,各種物料種類雜亂記載,實在大大有違他的閱讀和計算習慣。
為了讓自己核計的更清楚,他便又要來紙筆,勾劃表格,列明收支存餘,各項物料分別記載,再將數字填寫到表格中。
“阿磐竟然如此善算,早前你阿耶卻還常常責你無術!”
高仲密見到李泰埋頭整理計簿速度極快,不免嘖嘖稱奇,踱步案旁垂首望去,又指著紙上李泰用阿拉伯數字所列算式好奇問道:“這又是什麼符劃?”
“我從小厭文好鬥,最是討厭繁筆文字,所以常常簡筆代之。”
李泰隨口回答一句,他記憶中鮮少埋首經卷的記憶,被父親追打著勸學畫面倒是挺多,現在老爹也不在關中,信口胡謅倒是不必擔心露餡。
這些基本的數字加減運算起來倒也不復雜,高百齡送來的籌算工具,他既不會用,也沒有用的必要,很快就把賬簿梳理計算清楚。
“據此看來,庫內仍有錢四十七萬八千六百餘,金十三斤又七兩,米八斗六升,面……”
李泰捧著那表格說道,高百齡見到這一幕也驚得瞪大眼睛:“十三郎何止善算,簡直就是神算!舊事我在東州戶裡也掌計簿,自負可稱善算,但昨晚至今用了幾個時辰才算定家數,十三郎卻只用一刻鐘有餘!”
其實根本沒用一刻鐘,李泰大半的時間還是用在造表和寫字上,小學水平的計算量根本就沒花多少時間。這計簿只是記錄的方式不對,所涉的出入數量卻不多。
家中最大進項,還是來自宇文泰的賞賜,錢五十萬、即五百貫,絹一百匹,穀米雜類兩百斛、即兩百石,其他各種物料雜類還有許多,變化不大。
至於金子,則就是高仲密自虎牢西行時帶了五十斤,但又輾轉流失加上一些花銷,到現在只剩下了這些。
這麼粗略看來,家底倒還算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