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2/3頁)
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嚴於律己,奕譞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小心翼翼,夜夜乾乾翼翼,他把自己那個正堂掛了個匾,叫&ldo;謙思堂&rdo;,謙遜的&ldo;謙&rdo;,把自己書齋也有個齋號,叫&ldo;退省齋&rdo;,他這個几案上放了一個欹器。我解釋一下,&ldo;欹器&rdo;是一種巧器,裝上水,&ldo;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rdo;。這個罐裝上水,沒裝滿的時候它是歪的,裝到中間的時候,這罐是正的,裝滿了倒過去,水全灑了。這罐是叫&ldo;欹器&rdo;。孔子聽說這個器讓他弟子親自實驗,果然如此,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典故,叫&ldo;欹器&rdo;,這個欹器的特點,是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奕譞把這個欹器擺在他案子上,還題上字,&ldo;滿招損,謙受益&rdo;。醇親王奕譞把他兒子閨女的房子,每一個房子親自寫一個聯,每一個屋都掛上。這個聯很有意思,很值得我們思考,醇親王奕譞,他寫的聯是這樣子,他說:&ldo;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rdo;。這個醇親王奕譞他腦子想,醇親王府旁邊不有個太平湖嗎?湖的名&ldo;太平&rdo;,家就要過一種太平的生活,他認為榮華富貴已經享盡了,就是要求太平了,醇親王這三件事情,可以看出醇親王的為人,和對子女的教育。
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就是光緒,到了皇宮之後,在養心殿,這時候是4歲,第二年,5歲了,就要討論要上學了。清朝皇室的規定,皇子6歲上學,因為他入皇宮這年是同治13年,第二年就是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繼位大典第二年,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這是一個吉日子,光緒皇帝開始上學讀書,這一年虛歲是6歲,我算了一下,周歲4歲半。上學的地點在毓慶宮,6歲的小光緒上學,環境生,師傅生,伴讀也生,一切都生,不習慣。給他選了師傅,一個是翁同龢,署侍郎,內閣學士,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進士,翁同龢主要教給他書,識字,四書,夏同善這個時候主要教給他寫仿格,寫字。還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學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剛一上學的時候,他不習慣,他就哭、鬧、發脾氣,翁同龢、夏同善哄也不好哄,近了不是,遠了不是,就報告慈禧了。慈禧說你們再好好開導一下皇上,開導還是不聽,發了脾氣以後就摔書本。小孩嘛,四周半。所以把他爸爸找來了,就讓醇親王奕譞到毓慶宮來幫著照顧小皇帝讀書,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光緒就比較習慣了,就習慣讀書生活。學習很用功,光緒還是比較聰明的,不像同治那麼頑皮,不好好念書,字寫得也可以,也能做詩,後來文章也行,因為他受了一種帝王教育,特別要強調&ldo;仁愛&rdo;之心。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