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騎在身上的人摔在地上,英國在一六四二年①,法國在一七八九年②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時它還把他吞掉,英國在一六四九年③,法國在一七九三年④也有過這樣的事。
①指英國革命。
②指法國革命。
③指英王查理一世上斷頭臺。
④指法王路易十六上斷頭臺。
獅子以後卻又變成了驢子,雖然奇怪,可是事實如此。英國就是這樣。人民又背上了盲目崇拜國王的鞍子。我們剛才說過,女王安妮很得人心。她幹了什麼得人心的事呢?什麼也沒有幹。什麼也不幹,英國人要求國王的就是這一點。就因為這個“什麼也不於”,國王每年就有三千萬法郎的收人。英國在伊麗莎白時代只有十三條軍艦,詹姆士一世時代有三十六條,到了一七O五年卻有一百五十條。英國有三支軍隊,五幹人在加答隆尼亞,一萬人在葡萄牙,五萬人在佛蘭德。除此以外還要為了外交和君主制的歐洲,每年付出四千萬法郎,好像英國人老是在供養一個妓女。議會透過了三千四百萬法郎的終身年金愛國公債,大家熱烈地趕到財政部去認購。英國派一個艦隊到東印度,一個艦隊和海軍上將李克到西班牙沿岸,海軍上將蕭威爾統率的四百隻帆船的後援隊還沒有計算在內。英國剛合併了蘇格蘭。現在正是在霍赫斯他脫①和臘密依②兩個戰役中間,一次勝利使人看見另外一次勝利。英國在霍赫斯他脫撒了一網,俘虜了二十七個營和四團龍騎兵,並且使法國的軍隊膽戰心驚地從多瑙河向萊茵河撤退四百公里。英國把手伸向撒丁和巴來亞里群島。它洋洋得意地把四十條西班牙戰船和許多滿載著金子的西班牙帆船帶回自己的港口。路易十四放棄了一部分赫森海灣和海峽。大家認為他不久就要放棄阿卡狄亞、聖·克利斯多夫和紐芬蘭,英國如果讓法國國王在不列顛岬捕捕鱈魚,他就喜出望外了。英國差不多逼得他承認自己破壞鄧扣剋要塞的恥辱。現在它已經佔領了直布羅陀海峽,而且正在攻打巴塞羅那。這些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安妮不嫌煩勞地生活在這個時代,怎麼不使人欽佩呢?
①多瑙河上的一個城市,一七○四年英將馬爾保羅在此戰勝法軍。
②比利時村名,一七○六年英將馬爾保羅在該村戰勝法軍。
從某一種觀點上看起來,安妮的統治是路易十四統治的縮影。在所謂歷史的巧合之中,女王安妮和法國國王有一些相像的地方。
像路易十四一樣,她拿治理偌大一個國家當作遊戲;她有她的紀念塔,她的藝術,她的勝利,她的將領,她的文學家,她有贍養名士的皇室出納官,她的各種傑作的陳列館。同路易十四陛下一模一樣,朝上也群英濟濟,氣象豪華,也有儀仗和樂隊。在人物方面,也是凡爾賽的那些現在已經不很偉大的大人物的縮影。不過是個障眼法罷了;我們再補充一下,她也有《女王萬歲》,這可能是從羅利①那兒剽竊來的。所有這一切,都能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一個人物也不短少。克利斯多夫·倫是一個很及格的孟沙;宋慕斯②趕得上拉穆瓦尼翁③,德萊頓是她的拉辛,蒲柏④是她的布瓦洛⑤,古度番是她的郭拜,龐勃洛克是她的盧瓦⑥,馬爾保羅是她的都連。儘管把假髮拉長,額角壓低好了。一切都顯得莊嚴豪華,當時的溫莎有點像馬利。但是一切都帶點女人氣,連安妮的戴利埃神父的名字薩拉·芹寧斯都有點女人氣。當時一種譏諷的萌芽,在五十年以後變成哲學的,已在文學作品裡出現了;像莫里哀諷刺天主教的劇本《偽君子》一樣,斯威夫特筆下也出現了新教徒的《偽君於》。儘管那時的英國時常跟法國爭吵,並且攻打法國,它卻處處模仿法國,井且從它那兒得到許多啟發;所以說英國的門面是法國的光照亮的。可惜安妮只做了十二年女王,要不然英國人一定會跟我們稱作“路易十四的世紀”一樣,稱為“安妮的